冬季居家取暖,這些細節要注意
冬季居家取暖,這些細節要注意(服務窗)
11月14日至17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今年下半年首場寒潮。寒冷冬天里,取暖成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電器、燃氣、煤爐等帶來了溫暖,也潛藏著風險。取暖季,家庭火災及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進入高發期。如何讓室內既溫暖又安全?
電器,“超期服役”藏隱患
電熱毯、電熱水袋、“小太陽”電暖器等電器是很多家庭的冬日必備用品,但若使用不當,也會帶來安全隱患。甘肅省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隊干部吳魯毅說:“取暖家電‘超期服役’是許多家庭容易忽視的安全盲點。”
“很多人以為電熱毯能用很久,但其安全使用年限通常只有6年。超期后內部元件會老化,漏電、短路風險直線上升。”吳魯毅建議,每年首次使用電熱毯前,先做兩項檢查:一是看電源線、插頭及溫控器是否完好;二是看毯面有無磨損、焦煳、打褶或破損。長期閑置后使用,最好先通電觀察一段時間。此外,電熱毯通電發熱后如果不再使用,人員離開前一定要及時斷電。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隊曾處理過一起警情:居民家中無人但電熱毯長時間通電,導致局部過熱引燃床褥,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財產損失嚴重。
“電熱水袋的隱患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吳魯毅建議,電熱水袋應在使用1至2年后更換。市面上曾流行的電極式熱水袋因電極直接接觸液體、易短路爆炸已被禁售,但有不少家庭因購買時間較早,至今仍在使用。消費者可以通過觸摸來判斷電熱水袋類型:如果捏到內部是硬邦邦的兩個小圓柱體,很可能是危險的電極式產品;若捏到的是弧形線圈,則是相對安全的電熱絲式產品。發現電熱水袋為電極式,或存在袋體明顯膨脹、損壞及加熱異常等情況,應立即停用。
吳魯毅介紹,“小太陽”電暖器工作時表面溫度近600攝氏度,擺放位置稍有不當就可能引燃周圍物品,不可在其上方覆蓋衣物等可燃物。使用前要檢查電源線和機體有無破損。這類電暖器的建議使用壽命約為3年,若出現故障、性能下降,應及時更換。
無論使用哪種電暖設備,都應養成“人走電斷”的習慣,避免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長時間通電。每年使用前,要仔細檢查設備外觀有無嚴重劃傷、擠壓痕跡,開關是否靈活。若設備出現異常發熱、異味或明顯變形,應立即停止使用。使用時需遠離可燃物,切勿在附近使用花露水、空氣清新劑等易燃物品。
燃氣,“關閥通風”防泄漏
冬季使用燃氣,低溫環境、密閉空間、使用頻率增加給消防安全帶來風險。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隊干部郭子清提醒,冬季氣溫驟降,橡膠材質的燃氣軟管易變硬、開裂,接口處密封性下降,容易出現燃氣泄漏。同時,室內因保暖而長時間關閉門窗,泄漏的燃氣通常無法及時排出。加上冬季取暖頻率和時長顯著上升,設備長時間運行,若排煙管道堵塞或安裝不當,一氧化碳會倒灌進室內,帶來中毒風險。
近期,一地居民樓發生閃爆,造成人員傷亡。現場勘查顯示,事故系燃氣軟管老化開裂、接口松動引發燃氣泄漏所致,且用戶未及時察覺異味,關閉門窗后燃氣濃度達到爆炸極限,遇電器火花引發爆燃。郭子清建議居民牢記“三個一”,從源頭降低事故風險:
使用一根金屬波紋管。燃氣設備的老化或故障是導致事故的首要風險因素,優先使用金屬波紋管,并定期檢查維護設備,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若冒泡則說明存在開裂或泄漏,需立即更換。
安裝一套報警器。燃氣報警器可以通過氣體傳感器探測周圍環境中的低濃度可燃氣體,發出報警信號,還可以聯動驅動排風設備、切斷系統或噴淋系統,防止發生爆炸、火災、中毒等事故。
養成一個關總閥的好習慣。日常使用燃氣后,需關閉燃氣灶具開關和燃氣管道閥(表后閥或瓶頭閥);長時間外出時,必須關閉燃氣總閥門(表前閥),防止燃氣意外泄漏。
正確的燃氣使用方法能大幅降低安全風險。開燃氣灶做飯、用燃氣熱水器洗澡時,務必打開窗戶或開啟排風扇,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密閉環境導致燃氣積聚或一氧化碳中毒。點火時應遵循“先點火、后開氣”原則,先打開灶具開關并按下點火按鈕,再緩慢打開燃氣閥門,防止燃氣先泄漏后遇火爆炸。若點火3次未成功,需關閉閥門,通風1至2分鐘后再嘗試。做完飯后,要先關灶具開關,再檢查火焰是否完全熄滅,若遇灶具意外熄火,需立即關閉閥門,通風后再重新點火。
煤爐,“煙道通暢”保平安
冬季依賴煤爐取暖且通風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高海拔山區居民,需格外警惕煤炭不完全燃燒帶來的消防隱患。除煤炭外,燃氣、固體燃料、液體燃料等不完全燃燒,也可能產生以一氧化碳為主的有毒氣體,帶來風險。
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科科長呂玉乾介紹,一氧化碳的主要危害是快速阻斷人體氧氣運輸,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缺氧,尤其對大腦和心臟損傷最嚴重,且因其無色、無味、無刺激性,中毒后往往難以及時察覺。今年初,某農村家庭使用“煤爐+土炕”組合取暖,因煙囪堵塞且夜間封爐不當,一氧化碳通過炕體裂縫滲入臥室,加上其密度比空氣小,優先積聚在炕面附近,與人體呼吸位置高度重合,導致3人中毒,其中1人身亡。
呂玉乾建議,安全使用煤爐需從安裝環節開始。安裝位置要遠離易燃物,煤爐必須放在廚房、客廳等通風良好的非居住區域,嚴禁安裝在臥室、衛生間,避免夜間睡眠、如廁時中毒。要保持爐體周圍1米內無易燃物,爐面上方3米內無易燃頂棚。若放在地面,須在爐體下方墊1塊大于80厘米×80厘米的防火板,避免爐體高溫烤焦地面或引燃地板。
燃料質量不合格,也會導致有毒氣體大量產生。應從正規渠道購買無煙煤、塊煤,嚴禁燃燒濕煤、碎煤末、垃圾取暖。夜間封爐時,不能用濕煤完全蓋住爐口,正確做法是:先清理一半爐灰,留少量紅火炭,添1至2塊干煤,然后將爐門調至“半開”狀態,同時打開煙囪風門。
使用煤爐要全程通風。呂玉乾建議,煤爐燃燒時,必須打開至少1扇窗戶,可裝通風限位器,防止窗戶被完全關上,或開啟排風扇,確保室內空氣每小時置換1次以上。夜間封爐后,窗戶要保留縫隙,可在窗戶上貼防風膜,平衡保暖與通風。若使用“煤爐+土炕”取暖,需檢查炕體是否有裂縫,同時炕邊窗戶必須留縫。每周停爐冷卻后,要定期清理爐內和爐篦子下的爐灰。若煙囪室外部分有積雪、結冰,須及時清理,避免堵塞煙道。
本報記者 曾亦辰
《人民日報》(2025年11月14日 第 11 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