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打工者與創業者的生活境況差距甚遠。來自安徽六安的李杰斌在上海做家具安裝工,現在一個月收入只有1500元,包吃包住,打工2年,收入低得只能保證溫飽,而且漲工資的可能性也不大。
他說:“我現在工作基本上是一天10個小時,公司為了減少開支,送貨、安裝都是我一個人,現在不光是沒錢花,就是有錢我也沒時間花。過了今年,如果找不到好一點的工作,我就回老家去做小生意。”
1995年從河南來上海的孫劍已經步入“中等收入群體”。他說:“來上海工作15年了,剛開始打工一個月掙400元,我覺得打工永遠都富不了,所以就自己單干跑運輸,我現在年收入已經達到30萬到40萬元,擁有3輛貨車,雇用了6名駕駛員。我現在全家都生活在上海。”
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80后”都不缺乏創業激情。但目前,城市創業成功率只有5%,農村創業成功的比例更低。
“過去說‘大河有水小河滿’,現狀是一些地方‘大河有水小河干’。”江蘇省張家港市市委書記黃欽說,“地方政府應當富民優先,浙江的居民存款明顯高于廣東和江蘇,就是因為浙江推行的是富民經濟的道路。發展到今天,發達地區更要注重百姓富裕,百姓收入的提高。”
在廣東省中山市,城鄉差距是1:1.8,民營經濟對當地百姓的致富起到決定性作用。
中山市宣傳部長丘樹宏說:“過去,地方政府考核盯著GDP,像中山這樣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數字’就不太好看,因為‘普遍富裕’就沒有‘亮點’,干部壓力大,上級不喜歡。但這樣的地方,中小企業多,小老板多,老百姓真正富裕起來了。”
本刊記者采訪一些地區基層政府時發現,當地干部的獎金根據招商引資額、財政收入排名等業績來計算,但沒有“提高居民收入”這一項獎勵。□(沈錫權 賈遠琨 李偉)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艷紅】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