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京華時報報道,醫生在手術中誤切了患者賈女士的腎動脈并隱瞞了實情,導致10多年后賈女士的右腎嚴重萎縮。為此,賈女士將阜外醫院告上法庭,索賠30萬元。近日,北京市一中院終審判決阜外醫院賠償賈女士傷殘賠償金及精神損失費近15萬元。
1994年7月25日,賈某因患有高血壓等病到阜外醫院就醫,后在入院治療過程中,被診斷為“嗜絡細胞瘤”。同年9月16日,阜外醫院為賈女士實施了切除術。但此次手術中,阜外醫院醫務人員在分離賈某的腫瘤時,不慎誤切斷了她的腎動脈血管。隨后,阜外醫院醫生將斷了的血管結扎,并向賈某隱瞞了此事。
事隔12年,賈女士身體不適,前往醫院檢查,她這時才知道自己的右腎因供血不足已嚴重萎縮,腎功能基本缺失。因此,賈女士于2006年4月起訴阜外醫院,她索賠傷殘賠償金25萬余元和精神損害賠償金5萬元。
阜外醫院不承認醫療行為有過錯,他們說,醫生在對賈女士實施手術前的診斷完全正確,而且該保的臟器也保住了,術后效果很理想。阜外醫院同時指出,手術后醫生曾明確告知賈女士定期復查,但她手術后在10余年里卻未進行復查。賈某拖到現在,既加重了后果,也超過了訴訟時效。
法院認為,訴訟時效應當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賈女士的起訴并未超過訴訟時效。此外,根據醫學鑒定報告,阜外醫院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應承擔70%的主要責任,而賈女士未遵醫囑進行定期復診,對損害后果發生也有責任,應承擔30%的次要責任。法院據此做出了上述判決。(孫思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