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日電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就在剛剛得到企業年金經辦機構資格認證的37家金融機構積極備戰企業年金市場、準備分食企業年金業務將為之提供的豐盛的價值鏈時,稅優政策缺位再次將企業年金市場的全面啟動陷入一種困局。
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志光呼吁,企業年金稅優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全國性的稅優政策體系有待建立。何志光介紹說,雖然目前已有19個省市頒發了企業年金稅收政策,但基本上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化、切實可行的政策體系。完整的企業年金稅優政策包括核定、監督、征繳等多個環節;而稅目也包括企業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個調稅等。更何況,稅優政策的實施和發揮推動作用,必須建立完善的體系,也需要政府多部門、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共同配合。
何志光建議,在企業年金中實施EET稅優政策,并且針對個人繳費部分提供稅優支持。他建議對企業年金基金投資中,應該免征營業稅。對于效益好、保障需求高的企業,4%的比例反而成為約束其積極性的因素,為此,他建議與《企業年金試行辦法》規定的繳費上限接軌。與此同時,他也希望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在營業稅和所得稅方面應該享受基金行業的普遍優惠待遇。
據悉,由于缺乏對企業年金起“引擎”作用的稅收制度,企業年金制度很可能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甚至胎死腹中。該專家認為,目前關于企業年金的財稅制度并不完善,各地不同的企業年金管理中心也執行著不同的稅收政策,這將是新規定推行的一個障礙。
就在中國年金市場清理開始進行,企業年金運行模式將趨于統一之時,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和益普索市場調查公司做的一份2005企業年金調查報告顯示,81.6%的企業愿意考慮建立企業年金計劃,73.7%的企業認為年金稅優政策有吸引力。由此可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統一的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是中國社會保障體系改革中各大主體的迫切現實需要。(記者 馬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