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 片|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經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學生大三就忙考研工作 高校本科學習"縮水"嚴重

2005年09月16日 09:39

  中新網9月16日電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近年來,部分大學生不到大三就開始忙于考研、考證;為了獲得用人單位的“工作經驗”證明,有的學生甚至從大一就開始找兼職。而一些重要的專業課學習卻越來越“邊緣化”了。

  大學變成“考研基地”

  有一所以高考研率“著稱”的高校,學生絕大多數從入校起即確立考研目標,學校從管理上規定大一、大二集體上晚自習,教學上在大三將準備考研和不準備考研的學生分班教學。

  與這種“瘋狂考研”現象相對應的,是部分大學本科學生專業知識欠缺和知識面狹窄的現狀。“大三下學期開始準備考研,哪有時間系統學習專業課?”武漢科大02級管理學院學生小黃說,雖然她承認大三的專業課相當重要,值得好好鉆研,但既然確定了考研的目標,“只有全力攻讀打算報考的相關方向的專業書了。”

  像小黃這樣想法的考研生不在少數,他們用在本科的基礎和專業科目學習上的時間只能保證兩年半至三年。而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往往知識面比較窄,缺乏創新思維,動手能力較差。

  武漢科技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畢學工認為,高校應該重視本科生質量,放棄把考研錄取率作為教學成績的指標,立足本科生教育,不要把學校辦成“考研基地”。

  沒畢業先就業

  湖北某省屬高校有一名學生,大學三年級即經常穿梭于各種招聘會,投遞自己改過畢業年份的“簡歷”,居然有幾次還闖入了招聘復試。問及原因,他坦言想提早鍛煉一下,證明自己的實力。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稱從大二就已經開始這種嘗試了。專家對他的評價是:有先見,能出奇招,但擔心他太過極端而忽略了對基礎、專業課程的學習。

  針對這種為就業率造成的本科教育縮水的情況,有專家建議,可參照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將就業環節置于畢業生離校之后,加強學生本科階段最后的專業課程學習。學校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外,還要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個人職業設計等。

  不少學生表示,在大學里,他們幾乎花了1/3的時間在外語上,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只能馬馬虎虎。另外,為了獲得用人單位所謂的工作經驗,這些學生不得不從大一、大二就開始想辦法找兼職,邊工作邊學習。湖北某高校的本科生蔡琳,早在大學三年級開學前,就在一家雜志社開始了實習工作,而且經常加班加點。結果缺課成了她的家常便飯,平常只要是老師不點名或者管得不嚴的課,她就不去。

  多證書等于“多學問”?

  招聘是針對畢業生,然而招聘方對學生的種種要求卻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所有在校學生的努力方向。四、六級英語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各種類型的獲獎證書,實際工作經驗……單位要什么,學生就去“掙”什么。有調查顯示,在三年多的有效時間里,一個大學本科生平均要考1.5至2.5個證書,多者甚至達到七八個。

  近年來,許多高校推行雙學位和雙專業培養模式,目的在于鼓勵和引導學生擴充知識,積累本領,拓寬就業面。然而,雙學位是否等同于“雙學問”?

  武漢某高校英語專業的小胡正在輔修法學,他無奈地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奔波于兩種專業課堂,晚自習一半英語,一半法學,整個人忙得團團轉,一學年完了仔細想想,好像每門課都沾了點,每門又都沒學透。”小胡說,他周圍有些同學,花了很多時間攻讀第二專業,本專業卻一塌糊涂。

  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一門過硬的專業絕對勝過兩個“豆腐渣”的學位。(劉春燕、程墨)

 
編輯:張磊】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