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經過五天繞地飛行七十七個圈之后,昨天凌晨四時三十二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在億萬人民緊張而又期盼的關注目光中,返回艙安全垂直落地,兩名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神采奕奕的自行出艙,滿臉笑容的向歡迎人群揮手……
這一刻,不僅在電視機前收看直播的國人和本港市民放下了心頭大石──雖說“萬無一失”,但說不擔心就是騙人的,航天不是請客吃飯,哪能沒有風險──人們更為這次神舟六號整個飛行過程的圓滿成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更上一層樓和展示出來的技術水平而感到由衷的激動和高興!從神五到神六,中國航天事業已經向未來進軍月球、建立空間實驗室的宏偉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神舟六號的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新水平和能力。神六整個發射、運行過程固然非常重要,但返回和著陸更是難關中的難關、關鍵中的關鍵。這一次,神舟六號返航,不但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而且“實際著陸點”距離預定的“理論著陸點”僅一公里之遙,其準確程度可用“驚人”二字來形容。由于著陸準確,搜救直升機得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兩位航天員出艙,不但神采奕奕、笑容可掬,而且完全不用旁人攙扶,自行步下陡直的舷梯,立即就接受獻花和訪問,其精神的充沛和健康狀態的良好,哪像剛從九天之上“轉”了五天歸來,就像去打了一場球那么從容!
從著陸地點的準確,返回艙的垂直姿態以及兩位航天員的健康狀況,無不顯示神六在回收系統方面比神五有了顯著的進步和提高。神舟飛行共分七大系統,包括火箭系統、飛船系統、監測系統及回收系統等,而整個過程顯示:七個系統在各個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如長征火箭方面,當日發射報道透露,為了加強安全性,在火箭體與飛船體之間加設了一道“防火閘門”,一旦點火出現事故,也可有更充分的時間讓航天員離開飛船。
此次神六七大系統包括回收系統在技術上的重大進步,是在神五實踐的基礎上得出來的成果。如回收系統人員根據神五返回經過大氣層的顛簸數據,再根據楊利偉的切身感受和意見,對返回艙的座椅進行了加固和改良,如此費俊龍和聶海勝的返回才能比楊利偉舒服得多。
更令人高興的是,不僅航天員英雄輩出,楊利偉之后又有費、聶,七大系統的正、副總指揮、總設計師此次都有了較大幅度的變動,上回神五港人比較熟悉的飛船“總師”戚發軔等中國第一代航天人,這回都退居二線,當上了顧問,在第一線具體指揮的多是四十多歲的年輕人,在北京指控中心亦可以看到不少年輕人和女工作人員。中國航天事業人才輩出、后繼有人,是不斷進步和達成更高目標的有力保證。
中國的航天事業,與美、俄兩個航天大國相比,在技術上有自己的特點,但中國航天更大的特點在人民、在精神、在事業。宇航的是神舟,但緊系著神舟的是全國人民的心、是全國人民的愛,是全體炎黃子孫的期盼和力量。中國正走向強大,神舟就是神州的精神象征。(摘自香港大公報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