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和英國《衛報》報道,美國已對其未來數十年的外交政策進行了重新定位和調整,將增派15名駐中國外交官。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方面反映了美國對中國這一迅速崛起的經濟體的足夠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美國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的充分防范。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此次外交調整是冷戰后一次較大規模的“外交洗牌”,共將在全球范圍內增派74名外交官。在眾多的人員安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特別關注”———新增15人駐中國,12人駐印度。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美國把注意力轉移到這兩個迅速崛起的國家,說明了美國的外交焦點已經東移。
美國國務卿賴斯近日在宣布美國重新部署外交官的決定時說,中國和印度都擁有核武器,經濟都在高速增長,此外,中印的能源消耗也越來越大,因此,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國家“正在改變歷史的發展”。
據日前剛剛卸任的前美國國務院外交事務局長皮爾遜認為,美國在重新部署外交官時,國家人口是其主要考量。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北美洲和歐洲的合計人口將不超過全球總人口的1/10,而中國和印度兩國現在的總人口數就已占到全球65億人口的2/5。而據皮爾遜判斷,目前人口正以最大的規模和速度增加的國家有15~25個。因此,他表示:“可以預見,(美國外交)改變的規模與步伐,目前已轉至這些正朝著現代工業國方向邁進的國家。”國務卿賴斯也認為:“德國擁有8200萬人口,而印度擁有10億人口,是德國的10多倍,但長期以來,美國卻向兩地派駐著幾乎相同人數的國務院人員。”由此明確表達了向人口大國增派外交官的必要性。
美國此次將向中國增派的外交官人數,是所有國家中最多的。美聯社認為,大幅增加駐中國的外交官,不僅表明了華盛頓對中國重要性的承認,也顯示了美國對中國在太平洋國家和亞洲其他地區對美國可能造成威脅的提防,還包含對臺灣海峽“可能發生的危險”的防范。
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新聞發言人裴士蓮日前表示,從大使館的角度來看,隨著中美官方和民間往來的逐漸增多,使館在領事、經貿、新聞文化等方面業務的確需要增派人手。美國總統布什也于今年1月宣布了一項計劃,鼓勵美國人學習更多的外語,尤其是漢語、印地語、阿拉伯語等美國政府急需的外語。目前,美國駐華使館通過中國的外交人員服務局雇用了不少中國本地職員,以協助使館開展日常工作。美國越來越重視與中國的關系,即將在2008年春投入使用的美國大使館新館舍,就是這種重視的一大體現。目前正在施工的新館舍總建筑面積達5萬平方米,耗資23億元人民幣,是美國造價最高的駐外大使館,建成后可容納至少700人在此工作。
美國此次外交“大洗牌”的另一個看點是,加強了對印度尼西亞這一以穆斯林為主體的亞洲國家的“特殊重視”。有觀點認為,這是因為美國五角大樓在上月預測,美國將與恐怖主義進行“長期戰爭”,因此需要大規模的宣傳攻勢,以對穆斯林世界進行“攻心戰術”。位于東南亞的印尼此次“獲增”5名美國外交官,是繼中國和印度之后增派人數最多的一個國家。分析人士認為,人口超出2.4億、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近年屢屢發生恐怖襲擊,是美國作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
美國此次調整外交大棋局的第三個特點,是從歐洲削減外交人員。美國將分別從俄羅斯和德國撤消10個和7個外交職位,同時,從其他國家,如波蘭、比利時、意大利及西班牙等撤回的外交官,分別為2~3人不等。美國駐歐洲國家的大使館將總共減少38名外交官。
美國今年的這場全球“外交棋子大搬運”清晰地表明,美國的政治、經濟及宗教前沿正在向其他國家轉移。美國此前的外交布局,主要體現了冷戰時期歐洲對美國的重要性。而今天的重新“洗牌”,則充分說明了亞洲在外交戰略上對美國已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分量。(據中國青年報;劉坤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