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已在香港聯交所停牌兩天的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發表公告稱,由于難以扭轉其在歐洲的業務困境,公司將停止3年前從法國湯姆遜(THOMSON)手中購得的多項歐洲業務。
公告中顯示,TCL多媒體及其附屬公司在歐洲的業務表現欠佳,至2006年9月30日為止已累計虧損2億多歐元折合約為20多億港元。為此,如何對其在歐業務進行調整,采取措施減少損失是其要面臨的首要任務。
TCL是首批收購海外資產的中國企業之一,其目的也是為了通過將中國本土的低成本制造優勢與國外的知名品牌相結合,從而踏上國際化的道路。但是相關數據卻顯示,今年上半年TCL在歐洲的彩電業務已達7億多港元。如今這一數字的繼續擴大也表明TCL的國際化道路已成為束縛其前進的沉重負擔。
事實上,在海外擴張的過程中陷入困境的中國企業并不只有TCL一家。目前就有國外媒體在報道中披露,中國電腦生產商聯想(Len ovo)在2005年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該公司3月份的年報卻顯示其凈利潤下滑了85%。
很多的數據和事實都表明,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之路絕非一帆風順,海外的市場也并不只會帶來源源不竭的財富。一系列的警示案例都在顯示,在海外市場中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和困難,都將是中國企業家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談及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研究企業并購的大成律師事務所肖金泉律師并不樂觀,他認為,中國的企業對于海外的資本市場情況都不熟悉,整合并購都帶有盲目性,其并購也是不成熟的并購。而在今天能稱得上成熟的海外并購是很少的。
對于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中不斷出現的問題,肖金泉表示,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海外并購并不能僅僅理解為單純的業務調整,資本交接,而還應包括滲透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很多深層次的元素,像市場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都應是在對外并購中所要考慮和學習的東西。因此,完成成功的對外并購對于中國企業家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就目前來講還有很多的困難需要解決,但是談及海外并購的前景,肖金泉還是持樂觀的態度。他表示,走出國門,和國外優秀的資源進行整合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高效途徑,也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經濟的增長與繁榮也給予中國的企業強有力的支持,中國企業所具有的魅力也將使其越來越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和教訓,也是中國企業所必需付出的成本和代價。(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