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長江支流小江上,工作人員正在打撈水葫蘆和浮萍等“活漂浮物”。三峽完成三期蓄水后,不少池塘、稻田的水葫蘆和浮萍等“活漂浮物”涌入三峽庫區,并滯留在庫區支流的河叉、回水坨等處迅速繁殖,給清漂工作帶來難度。令人擔心的是,這種“活漂浮物”的繁殖能力實在太強,像水葫蘆這種原產自南美洲的外來入侵生物,通常情況下,在8個月內就能從10棵增至60萬棵,已被列為我國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如不及時打撈,將會堵塞河道,影響通航,污染水質,危及本地生物多樣性。為此,重慶市云陽縣采取專業清漂隊伍與社會力量參與(漁船)相結合的辦法,深入到庫區支流及其河叉,對“活漂浮物”進行圍追堵截,將其“扼殺在搖籃”,絕不讓其污染三峽庫區。中新社發 劉小洋 攝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