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
![]() |
|
|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報告前言部分(摘要) 2000年9月6日 13:52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發表1999—2000年度戰略研究報告,其中前言部分摘要如下: 在新的千年向我們走來之際,這個世界夾在持續不斷的沖突和一些戰略趨勢之間。前者可追根求源到過去的幾個世紀,而后者則可延伸到21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發現它自己受到這兩者的夾擊。一方面,由于美國一再被要求扮演獨一無二的調停者或激勵者的角色,它發現自己陷入20世紀的瓦礫之中。與此同時,由于美國在技術革新中領先世界,它沉醉于為新的世紀奠定基礎,而沒有任何別的國家能夠這樣做。隨著推動全球化的動力不斷增大,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關于國際人權法律的新的觀點的形成,美國發揮了任何別的國家不能發揮的作用。美國經常磕磕碰碰,但是在已經開始成為新的千年特點的新的、革命性的事態發展面前,這并不使人感到意外。 在20世紀90年代即將結束的時候,對困擾多年的許多棘手問題可能快要得到解決的希望一度增加了。但是,隨著時光慢吞吞地過去,一些不可調和的民族、宗教和歷史仇恨打碎了上述那種愜意的幻想。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9年初曾經互相表示了友好的姿態,印度總理甚至乘兩國之間一條新線路的第一輛公共汽車訪問了巴基斯坦。隨著巴拉克當選以色列總理,人們對以色列和阿拉伯人舉行和平談判的希望有所增加。北愛爾蘭和平締造者奮力登上一個平臺,離山頂還有不到一半的路程。在北約在科索沃取得勝利之后的欣喜氣氛中,人們感覺到科索沃問題的真正解決可能為期不遠。 雖然在這一年中許多事情不如人意,但是也有許多事情進展順利。受到打擊的東亞國家的經濟繼續從曾經震撼它們的金融危機中迅速恢復過來,但是日本是個例外。以繁榮的美國為首的工業化西方國家的經濟保持穩定。普遍預料會發生的全球計算機“千年蟲”問題在1999年結束時沒有發生。 存在一個超級大國嗎? 美國無法推動中東國家向著它所希望的方向前進,這不是促使人們懷疑美國在當今世界所擁有的實力的唯一失敗。盡管承受了各種軍事和外交上的壓力,薩達姆·侯賽因仍然執掌著伊拉克的權力,仍然對美國嗤之以鼻。重建一種有效的監督和核查機制,以便阻止薩達姆將其勢力擴展到鄰國的努力在聯合國受到法國和俄羅斯的阻撓。歐洲已經開始制定“歐洲共同安全和防務計劃”,而美國對此憂心仲仲。美國所能做的就是悄悄地表示擔心,而以法國和英國為首的歐洲人則自行其是。 在美國強烈認為必須作出某些防務努力的地區,它發現自己表示的擔心和提出的解決辦法得不到別人的響應。華盛頓確信,建立有限的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和與人分享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對確保它自己及其盟友免受無賴國家的導彈威脅和可能的核襲擊是至關重要的。美國不僅發現它受到俄羅斯和中國的指責——這兩個國家認為這種防御努力是針對它們的,而且它的北約盟友也不愿贊成美國的假設。許多北約國家認為,為抵御一種言過其實的威脅,國家導彈防御系統是一個不必要的、可能造成不穩定的舉措。然而,美國國內的情緒是強烈的,認為問題不是美國是否要建立有限的國家導彈防御系統,而是何時建立。歐洲人對美國單方面采取行動的擔心在幾乎其它每一個例子中都是不準確的,但是在這個例子中,可能證明歐洲人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美國政府的希望同樣受挫。部分原因是準備不足,部分原因是受到工會、左翼知識分子、環境保護者、右翼意識形態專家等的強烈反對。美國為去年年底在西雅圖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大會制定的議程被打亂了。在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領導人選問題上,美國也不總是一帆風順。美國否決了一名德國候選人,又不得不接受另一名德國候選人,盡管它與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表示了擔心。 那么,美國是不是像前總統尼克松曾經擔心的那樣是一個弱得不堪一擊的大國呢?當美國選擇采取行動時,它并不弱。在科索沃,北約盟國中的力量不平衡狀況是顯著的,甚至超過1991年對伊拉克的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空軍執行的飛行任務不到總的飛行任務的一半,但是投下的炸彈卻占了絕大多數,并提供了所需飛機的約2/3。大部分精密制導武器、巡航導彈和運輸機是由美國提供的。這種不對稱表明盟國在協調它們的努力時能力上差距明顯。為縮小這種差距,歐洲盟國增加防務開支是必要的,但是遺憾的是,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有人留心這一信息。 對美國的實力表示懷疑的不是相比較而言的能力,而是如何使用或更多的時候不使用這些能力。克林頓在競選總統時強調時任總統布什在外交事務中目光短淺。當了總統后,當美國作為“最后的超級大國”向前猛沖時,克林頓給人的印象是,他對如何形成國際秩序并不比別人懂得多。在外交問題上,他主要是被動地作出反應。更糟的是,克林頓因性丑聞而聲名狼藉,人們不能指望他現在領導的政府能提出重大外交政策建議,而幫助勾畫出一個比較友好、比較熱烈的國際環境的輪廓。 非政府模式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美國和中國結成一種比較積極的關系。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當然會給它帶來好處,但是也會給世界其它國家帶來更多的好處。加入世貿組織可以使中國遵守所有西方國家據以從事貿易的法律約束。它將迫使中國提供現在不讓自己的人民以及世界其它地區知道的信息。它將使中國更密切地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經濟。通過結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它將創造條件,從而可能促使中國放寬對經濟和政治生活的控制?肆诸D——隨后是歐洲聯盟——捍衛這一事業做得對。 實現全球化的經濟并不像抗議者所擔心的那樣會帶來各種罪孽。美國人享有的巨大財富是融入自由貿易經濟的結果。經濟全球化并不像工會人士聲稱的那樣會使美國人失業,而是創造就業機會。 雖然各國政府無法設計今天的世界,但是全球化可以幫助提供一些模式。加大各國經濟的一體化可以促使大家進一步相互依存。進一步放寬對貿易的限制可以加強經濟聯系,反過來又有助于保持穩定。世界市場的規則對貿易機構正常運轉是必要的,而世貿組織是監督實施各國政府一致同意的規則必不可少的機構。美國國會不應逃避責任。今年7月、將舉行會議的八個主要工業化國家集團也必須想方設法,使全球化成為不那么具有威脅性的現象。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