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國新聞社 2002年10月16日星期三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

青年“海歸”創業者的領頭羊——鄧中翰

2002年10月16日 09:08


  2001年9月,百萬門級超大規模芯片“星光一號”實現產品化,并成功打入國際IT市場。實現這一創舉的是以鄧中翰為首的一群青年“海歸”創業者,他們很勤奮、懂技術,也通曉市場的規律,看似普通的這些特點加在一起,造就了一個非同凡響的“中星微電子”。

  中星微電子的運作方式對于有“硅谷”之稱的中關村來說也是新鮮的:中星微公司的模式是按照硅谷的財務期權制建立,公司的組織模式也很奇特,總部在北京,研發中心在硅谷,市場部在深圳。這樣就確保各個職能部門都在自己的職能最前沿工作,掌握最新的動態。

  筆者對這個年輕的公司了解得越多,就越想知道他們的核心人物鄧中翰是何許人也,畢竟歷史有可能記住這個奇特的年輕人。

  幸運總是光顧勤奮的人嗎

  當筆者開始慢慢傾聽鄧中翰的陳年往事時,那種平淡得近乎流淌的語氣使我想到:幸運總是光顧勤奮的人嗎?

  高大、英俊、文質彬彬,幾乎沒有絲毫的鋒芒展現,這是筆者與鄧先生的接觸中得出的很直觀的感覺。鄧中翰那份從容顯示的潛臺詞應該是:一個幸運的、成功的知識分子。

  鄧中翰1968年出生于南京,現年34歲,本科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1992年鄧中翰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讀書。在5年時間內取得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3個學位,是該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讀書期間,他先后發表過25篇學術論文,榮獲威爾遜博士研究獎及楞次紀念獎,并在著名的國際固體電路年會上作論文課題報告。

  鄧中翰讀大學以前很喜歡文娛體育活動,在進入中國科技大學以后學習地球與空間科學使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許是因為幸運之神的點撥,所有的興趣都集中到了學業上。但無論如何,是單純而勤奮的特點幫了他的大忙。

  其實在中國的高校里,很多學生因為從高考的高度緊張中驟然減負,在大學那種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對學業的熱愛大減,由此而產生了“60分萬歲”的說法。在這樣的環境里,鄧中翰這種專注學業的人顯得實在是與眾不同。

  大學期間,鄧中翰就曾經獨立地設計課題并獨立地去實驗,本來這些是應該在研究生階段才進行的事情。他當時是在黃培華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1990年、1991年分別在國際應用核物理學雜志及中國科學通報上發表3篇相關文章。曾榮獲共青團中央及中國科協頒發的“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獎”。

  能在那樣高層次的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對于一個本科生來說是十分罕見的。鄧中翰說,在中國科技大學讀書的時候,寒暑假很少回家,其間基本上是在攻讀學業,也做自己的課題。有時候為了取得一個數據,要在炎炎烈日下曝曬好幾個小時。當時的課題可能與通過物理學方式鑒定某種物質的核放射年代有關。

  問及當時的想法,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有興趣,因為當時也沒有別的什么興趣愛好。這種簡單的求知欲推動他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門檻,也使他對自己的信心大為增強。在鄧中翰看來,似乎沒有什么知識是不能夠學到的,除非他不感興趣。

  應該說,鄧中翰的成功得自于他學業上的成功,而他學業上的成功來自于他的勤奮和近乎偏執的濃厚興趣。大學畢業時,他決定要到國外繼續深造,他的驕人成績很快得到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青睞,美校方為鄧中翰提供了幾乎所有能夠提供的便利和優惠。對于一個剛剛取得本科文憑的中國學生來說,這一切顯得實在是太順利了。而當時的鄧中翰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對他到底意味著什么,只是覺得應該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他自己的評價是“我很幸運”,其實他幸運的真正原因是目標單一,而且很專注。

  幸運伴隨的留美歲月

  對于鄧中翰來說,在美國的留學生涯同樣也是幸運的,在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種備受幸運之神呵護的特質。

  鄧中翰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系的成績十分突出,當然對他來說這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但這個時候他逐漸對有關計算機技術的東西開始感興趣,因此便產生了轉到電子工程系的想法。他將自己的想法向校方提出,并找到了電子工程系的一位導師Prof. Ted Van Duzer。然而這位手下有很多在讀研究生的導師對鄧中翰的想法不以為然,因為從基礎的知識結構來說,物理系轉到電子工程系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但是在鄧中翰的不懈努力下這位導師還是同意讓他試試看。這一次鄧中翰再次顯示了他出色的學習能力和把握機會的素質,他幾乎是在難以想象的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基礎知識結構的轉型,順利地通過了相關的考試,并以其在本科時期訓練的獨立設計和實驗課題的能力贏得了導師的贊賞。

  現在看來,鄧中翰當時轉入電子工程系是他人生中一次非常關鍵的選擇,這使他以后有機會去涉及有關計算機核心技術的設計及設計管理,而這個領域對于很多國家來說還是一個難以逾越的檻兒。機遇、莫名其妙的興趣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將鄧中翰逐漸送進了成功的軌道。當然,這僅僅還是一個開始。

  到此為止,鄧中翰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研究員,在他的世界里除了技術還沒有攙雜進別的什么東西,他不知道除了技術之外,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什么別的有趣的東西。他甚至都很少看報紙和電視,即使看也只是看一些他認為有趣的東西,什么政治、經濟、社會等等對他來說只有覺得比較熱鬧的時候才去瞄一眼。他幾乎不看新聞,認為那些東西跟他沒有任何關系。

  如果按照當時的發展軌跡下去,那他可能就是一個衣食無憂的高級技術人員。然而人生就是這么有趣,一次看似十分稀松平常的經歷可能就此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這件事情發生在日本。1995年鄧中翰跟他的導師到日本去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返程的時候因為簽證出了點差錯而被迫滯留在日本將近一個星期。就在這一個星期中鄧中翰沒有去從事他的實驗和技術研究,這使他有時間去隨便想一些與技術無關的問題。當他漫無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看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景象,他產生了一個問題:這些人在忙碌什么?肯定與技術無關,那么在技術之外一定還存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一些什么事情?是不是也應該了解和關注這些重要的事情呢?

  事實上,這一個星期徹底改變了鄧中翰可能要走的人生軌跡,從意識上決定了鄧中翰以后不會是一個高級的技術人員而是有可能成為一個企業家。因為當一個人的實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只要意識上有一個輕微的突破,他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個光景,關鍵在于這時的鄧中翰已經具備掌握人生道路的能力。從這時起,他就開始對經濟學和管理學有了深入了解的欲望。

  回到美國以后,鄧中翰開始瘋狂學習經濟學和管理學。這一次他又充分地發揮了善于學習的能力。據他自己介紹,那個時期他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研讀這方面的書籍,并迅速地加以掌握。當他向校方提出要考取經濟管理學的學位時,校方認為這是一個難題,因為他已經在物理學和電子工程兩個專業申請學位,同時考取3個學位,而且是橫跨理、工、商三學科,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不過經過再三考慮,校方還是同意了他的要求。鄧中翰又順利通過了考試并取得了經濟管理學的碩士學位,這也是該校建校以來的第一例。

  至此,鄧中翰已經完成了日后創辦企業、征戰商海所需要的知識的構建。在他成功取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3個學位之后就進入了著名的IBM公司,這一切都是那么順利,似乎幸運之神始終伴隨著這個幸運的人。

  談到在美國留學的歲月,鄧中翰承認伯克利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那里,他可以每天看到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照片或本人,那里曾經造就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那種氣氛激勵他攀過了一個個學術的高峰。無論如何,知識對鄧中翰未來的道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幸運地選擇回國創業

  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以后,在1997年鄧中翰進入了世界著名的IBM公司并很快擔任了很多重要的研發工作。在IBM他主要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并申請多項發明專利,獲“IBM發明創造獎”。在此期間,他廣泛地與很多高級技術人員接觸,進一步深化理解了技術和市場的關系,并不斷掌握最新的市場技術動態,創業計劃開始醞釀。

  一個既懂得技術又通曉經濟管理的人在IBM這樣的公司所學到的東西會遠遠超過只懂技術或只懂經濟管理的人。IBM的經歷為鄧中翰積累了許多管理經驗。一年后,鄧中翰離開IBM回到硅谷,利用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基金,創建了集成電路公司PIXIM,INC.。

  近乎閃電般的成功驗證了“十年磨一劍”的古語,其鋒芒銳不可擋。1999年10月,鄧中翰受中國政府之邀,作為留美華人代表歸國參加建國50年大慶典禮,受到李嵐清副總理的接見,并為李嵐清等中央負責科技事業的領導講述了硅谷及國際IT業界的現狀和前景。在信息產業部的倡議下,鄧中翰決定在國內組建中國本土的芯片設計公司。

  1999年10月,鄧中翰等在中關村注冊成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創始人鄧中翰、張輝、楊曉東都是留學美國的電子工程學博士,有著多年的硅谷學習、工作、創業經歷,了解國際信息產業發展的狀況,具有先進的研發理念。公司創建之初他們就向公司員工強調:我們是中國公司,我們更是世界公司;中星微人的思維應該是國際化的而不是本土化的,只有建立一個國際化的公司,中星微電子才可能同世界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步。

  當時決定在中國創業前,鄧中翰曾邀請同伴共登中國的萬里長城;貋砗笤谥嘘P村注冊一家公司的想法就已經變成決定了。

  此后直到百萬門級超大規模芯片“星光一號”實現產品化,鄧中翰和他的搭檔們歷經了近兩年的努力。2001年9月,“星光一號”芯片成功打入國際IT市場,并廣泛被飛利浦、三星等品牌用于電腦攝像頭的制造;通過了微軟Windows XP認證,同微軟結成聯盟伙伴,共同推動全球數字影像技術市場。2002年4月,“星光一號”的升級產品——集聲音和圖像處理于一體的“星光二號”(代號302)通過測試。

  公司成立之初,中星微在市場定位方面還是頗費思量的。事實證明,多年的院校生涯和美國硅谷從業經驗給他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并幫他們找到了準確的方向。

  據鄧中翰介紹,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經定位為國際公司,中星微一起步就確立了把產品打進國際市場,跟國際一流IT廠商聯手的設想。他們認為韓國同中國的起步時間差不多,但是,韓國今天成了國際信息產業中記憶芯片的大國,關鍵在于他們把自己的市場定位在全球,充當了全球信息鏈中的一個環節。而中國多年來由于政治的、地域的、歷史等原因,總是把自己孤立于國際信息產業鏈之外。而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把整個地球徹底變成了地球村,整個地球的產業鏈應該是一體的,我們沒有理由在思維上把自己同歐美體系對立起來。我們要進入國際信息產業的游戲圈,要尊重并參與他們制定的游戲規則,在國際化的游戲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中星微公司根據國際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確定以CMOS數碼技術為依托,研發百萬門級超大規模專用數碼攝像處理芯片,并迅速在該技術領域和范圍內擴展、挖掘、推廣,占領世界市場中的一定份額。

  后來的輿論認為,中星微當初選定數碼攝像處理芯片為突破口是深思熟慮的,這是因為基于CMOS技術的數碼攝像處理芯片技術應用領域非常廣闊:在個人消費上可用于數碼相機;在工業上用于質量檢測、生產監控;在科研上用于天文、X光;醫療上可用于遠程醫療、多種內置光電探頭。另外它還可用于交通安全、銀行監控、城市安全,視覺玩具、電游,文件掃描、環保遙感觀測,通訊等諸多方面。而且市場容量相當之大,每個領域都有幾億到幾十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流量。

  中星微為“中國的硅谷”——中關村注入了劃時代的因素,同時也得到了中國高層人士的關注。一個民營公司僅用兩年時間設計出一顆國際業界領先的百萬門級超大規模芯片,并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做成了中國本土芯片公司10幾年沒有做成的事。這個速度在國際上也是罕見的。為此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在新華社內參關于中星微電子公司的報道上批示道:“芯片設計、軟件開發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國家已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現在關鍵是吸引一批有成就的海外學子回國創業,我國百萬門的專用芯片產品化的經驗說明,這可能是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的一條捷徑,如何吸引海外學子回國創業,請予總結研究”。

  應該說,鄧中翰在這個時期選擇回國創業是非常明智、也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中國在經歷2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已經具備了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平臺。這猶如中國初期的股市,每一只低價潛力股都具備很大的成長空間,看似不起眼的增長都有可能是數倍的翻滾。只要條件不斷成熟,會有更多的鄧中翰們來這里創業,這也從另外一層意義上反映了當年決定開放出國留學的決策者們實在是高瞻遠矚。

  幸運選擇了務實的企業家

  中星微領軍人物都是硅谷頂尖的科技人才,但是,其定位是市場的,不是科技的。公司一經創立就提出“填補市場空白”而不是填補科技空白的口號,確定要在最短時間內把國際領先的技術轉化為產品。鄧中翰認為“中星微”的成功就在于緊緊接觸國際IT業界最前沿,掌握著國際最前沿的科技動態,同時擁有豐富的硅谷人際資源。

  經營者的理念能夠決定企業的發展前景,經營者的理念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就是關鍵的生產力之一!爸行俏⒐尽焙我阅茉谥嘘P村脫穎而出,何以能一夜之間長大?鄧中翰認為關鍵在于觀念。

  中國的高科技公司有個非常傳統的觀念,就是以科技為導向,而羞于談市場。中星微公司創建之初,一反國內高科技企業的觀念,提出以市場為導向的方針,把高科技公司的架子放下來。他們認為,公司不是科研院所,公司的最終目的是要進入市場,是要贏利,而不是填補科技空白,高科技應該為市場服務。所以中星微公司也創造了獨特的組織模式。其總部設在北京,研發中心分設于北京,上海和美國硅谷,市場部門則在深圳。這樣的模式使得公司可以隨時掌握和接觸到最新的科研和市場動態。

  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攝像處理芯片“星光一號”是高科技產品,它的集成度已經達到了奔騰系列的水平。“百萬門級”的含義就是說在一個紐扣大小的空間里,集成了數百萬個晶體管,光刻尺度只有0·25微米。但其價值不僅是縮短了與國外先進產品的差距,而是占領了一個市場。事實上,在數碼攝像處理芯片領域,“星光一號”已經處于領先地位了。鄧中翰認為市場需求是民用高科技產品的風向標,民用高科技只能跟著市場需求走,所以他們提出“要填補市場空白而不是填補科技空白”的理念。

  其實世界上很多著名的IT公司都是因為“要填補市場空白而不是填補科技空白”的理念而成功的。以微軟為例,很難說其科技水平是業界最高的。微軟實際上不是靠科研起家,而是靠購買別人的DOS操作系統技術起家,其成功在于其市場理念。這也說明一家高科技公司僅僅追求高科技是不夠的,必須學會做市場,必須學會把握市場。

  鄧中翰和他的搭檔們很有超前的市場眼光!靶枪庖惶枴遍_始進入工程設計的時候,互聯網還沒有為大眾熟知,而“星光一號”進入市場之時,寬帶網絡也在進入人們生活!靶枪庖惶枴边M入市場立即顯示出巨大的市場價值,以“星光一號”為核心部件的中星微公司的可視電話在北京電信市場受到了用戶的歡迎;在國際上為國際一流品牌PC機用作電腦外設數碼攝像頭,使人看到她的巨大的市場競爭力。

  “星光一號”的成功帶給人們很多的啟示,信息產業部張琪司長認為:“我們的信息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把技術作為導向,而是以市場為重點。我們整個集成電路的發展應該是面向市場,面向應用,不光是去追求技術,更重要的是看我們的主流整機產品有多少能用上國內自己的芯片,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節節成功使幸運的光環在擴大

  鄧中翰所領軍的中星微在把握市場機會方面是很準確的、也是很幸運的。目前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數碼影像技術的產業鏈。中星微電子公司從建立之初就將數碼影像技術作為主攻方向,在推出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碼攝像專用芯片“星光一號”,成為國際名牌三星、飛利浦的視頻攝像專用芯片。在通過微軟WHQL認證實現了同微軟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無縫連接、同微軟建立戰略伙伴的同時,中星微成功開發微機多媒體數碼拍攝系統所需要的全部數碼圖像處理、壓縮、存儲和高速傳輸的單芯片CMOS數碼圖像處理芯片。該芯片采用了世界先進的深亞微米系統設計技術,內嵌高度集成的超大規模存儲器,組成一臺完整的微機多媒體數碼拍攝系統,表明中星微電子不僅僅是芯片供應商,同時也是濟身國際領先的系統級解決方案供應商。憑借這一優勢,在多媒體數碼拍攝系統的產業化方面可以迅速突破。

  中星微緊緊地抓住這一產業突破口,迅速地開發出多種具有復合功能的數碼拍攝系統,包括多媒體微機數碼攝像器、消費用數碼相機、各種用于工業、醫療、交通和安全等領域的攝像或拍照系統,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圖像拍攝或光電感應系統等。

  在第一代產品進行成功的市場銷售和技術推廣的同時,中星微加強了設計力量開發雙模式多媒體數碼圖像處理芯片,其第二代產品“星光二號”是在單芯片數碼圖像處理芯片的基礎上,集成了微控制器和存儲控制器,具有數碼相機和多媒體微機數碼攝像的雙重功能,為適應市場需要,在成本幾乎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精心設計的該芯片還集成了數碼錄音功能。業界認為該產品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為了保持公司技術和產品的先進性,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中星微專門在美國硅谷投資設立了子公司Viewtel,在硅谷聘請了一批在微電子技術方面經驗豐富的設計專家,直接從世界高科技產業的中心地帶吸取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利用硅谷完整的產業鏈(食物鏈)進行新技術的成龍配套,迅速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同時利用硅谷成熟的IC產業資源,建立策略伙伴關系,共同開發新技術。他們還與世界著名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無線通信研究中心合作,從電子工程系和無線通信研究中心聘請了一批在微電子技術方面頗有造詣的高級顧問,提高了公司在決策以及掌握微電子技術發展趨勢方面的前瞻性。

  另外,中星微與享譽世界的清華大學聯合組建了“清華中星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中星微電子公司和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向該聯合研發中心投入了一批科研力量,研究開發直接推動國內微電子產業化的項目,而中星微電子將優先采用這些項目,這將大大增加中星微電子的項目來源,加快公司的產業化進程。

  據了解,中星微將開發的第三代產品多媒體數碼信息處理平臺芯片,是在雙模式多媒體數碼圖像處理的成功基礎上,集微控制器、FLASH存儲器、數碼錄音、多媒體數碼攝像器和圖像處理器等于一體的系統級芯片,是下一代信息家電、個人數碼處理等的核心處理器芯片。

  在未來的幾年內,中星微還將利用一系列先進設計開發出的多項芯片和系統,聯合國內外的電子電器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創造具有國際水平的系列產品。中星微電子公司面向多種專業芯片,包括多媒體圖像處理、移動通信、高速網絡、信號處理,各種IP Core,包括RISC Core、DSP Core,其中有幾位留美博士在硅谷經過8年研究而開發成功的高性能數碼影像和超低能耗無線通信芯片技術,這兩項尖端芯片技術國際領先,應用廣泛,頗具市場前景。

  據有關媒體報道,中星微第一代產品的主攻方向是適于捆綁式銷售的多媒體微機數碼攝像器,其廣大的微機市場前景廣闊。根據中國信息產業部的統計,過去的5年內,全球共銷售了5.4億臺微機,而在中國市場,1999年僅品牌機就出售了490萬多臺,預計2002年將達到1100萬臺,年遞增率達到29%。

  據“中星微電子”管理層有關人士保守估計,在2002年將占領中國多媒體微機市場的4%,銷售額達8.4億元人民幣。公司在此基礎上,將針對市場需要進一步加強科技開發,加強市場開發與技術服務,擴大市場占有率。同時擴大設計隊伍,擴展產品至影像、通訊、家電等各個領域,到2008年實現年銷售額146.5億元人民幣。

  為了搶占世界數碼影像芯片的巨大市場,中星微將集中資金與精力,在兩年之內完成三種產品、四種芯片的設計及系統開發。這四種芯片是用于多媒體微機數碼攝像器的兩代芯片,和分別用于多媒體數碼信息家電的處理芯片。

  鄧中翰認為中國應抓住歷史的機遇,啟動數碼影像技術的國家發展戰略,在全球信息產業界占得先機,占領一個領域,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使中國在信息產業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進而走到前列。那種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身上的樸素的使命感依然在他的身上若隱若現。

  接踵而來的成功使鄧中翰顯得更加幸運,2001年5月,“星光一號”被評為“中關村十大IT創新產品”。2002年2月,中星微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當選為首屆“中關村優秀創業者十佳”之一。

  鄧中翰小資料

  鄧中翰1968年出生于南京。中國科技大學畢業。

  大學期間,鄧中翰就在黃培華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1990年、1991年分別在國際應用核物理學雜志及中國科學通報上發表3篇相關文章。曾榮獲共青團中央及中國科協頒發的“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獎”。

  1992年鄧中翰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讀書。

  1997年,鄧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級研究員。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并申請多項發明專利,獲“IBM發明創造獎”。一年后,鄧中翰離開IBM回到硅谷,結合硅谷著名的風險投資基金,創建了集成電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達到了一1.5億美元。1999年10月,在中關村注冊成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

  鄧中翰還是中國旅美科協常任理事,硅谷分會會長;2001年被選為第六屆中國科協全國委員,還被清華大學聘為客座教授,為數十

  名博士生和碩士生開設了“高等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

  中星微公司還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清華中星微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鄧中翰被聘為理事長。(作者 趙江濤馬君)


 
相關專題:中關村風云人物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