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國新聞社 2002年10月16日星期三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

柳傳志:從聯想“導演”到“制片”

2002年10月16日 09:27


  中關村科學院南路并沒有因為這里出了蜚聲海內外的聯想而成為這一帶的城市地標。這塊當年拉開聯想創業大戲序幕的肇始之地如今還保留著兩間與四周環境極不相稱的小平房。這兩間近似寒酸的平房與幾公里外的中關村信息產業基地——上地的聯想大廈相互映照,如同電影蒙太奇,穿插過渡間,成就了聯想18年的創業發展史。

  如果將中國硅谷——中關村視為“電影庫”,那么聯想應該是這個“電影庫”中最長盛不衰、上座率最高、票房紀錄最好的一部“戲”,而曾經“導演”過這場精彩“電影”如今又退居二線擔任制片的正是這個“電影時代”的“教父級人物”——柳傳志。

  在新浪網上打柳傳志三個字,可以搜索出1000多條新聞,而如果用GOOGLE搜索,恐怕會有更多關于柳傳志的東西讓搜尋者旋暈。可當你真的與柳傳志面對面聊天時,不但不會有旋暈之感,反而有平易裨益印象,著實難得。

  終結標本時代

  在1984年柳傳志創辦聯想之前,中關村大大小小科研所的研究成果很少有能逃過“實驗室標本”厄運的。在中科院計算所里已經工作了13年的柳傳志更是對這些“標本”有著本質的認識——研究成果不轉換為商品,便是水中月,鏡中花。于是,帶著計算所給的20萬現金,年逾40歲的柳傳志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創業。

  “找一些電子技術的迷戀者,讓他們在車庫里(或地下室,或倉庫中)建立一個公司。然后任他們經過一番流血流汗,傷筋動骨和不懈地努力,他們終于走出攀囿,并壯大起來。這聽起來好象是蘋果計算機公司的故事?是的,但這也是中國的聯想集團的經歷。在僅僅10幾年內,這個公司從北京的一個搖搖欲墜的陰霉的庫房中成長起來,成為在世界發展最快的市場中成長迅速的的個人計算機制造商。”這是一位外國記者對聯想創業之初的描述。

  1984年-1988年是聯想的起步階段。當時與柳傳志一起投身商海的是10名和他一樣出身的科學院技術人員,因此最初的水土不服在所難免。這期間,柳傳志和其他10名敢于跨越雷池的創業者們過了一段為時不短的寒冬。所幸的是,業務上所走的彎路和無處不在的陷阱沒有將他們的信心吞沒。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摸索和茫然,在柳傳志的帶領下,這些書生商人們終于選定了計算機服務作為突破口。為用戶驗收、安裝、維修計算機使聯想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第一筆到位的70萬資金為處在創業窘境中的聯想點燃了希望之燈。

  “將資金投給未來”是當時這些聯想創業者的非凡決定,也正是他們當時的立意高遠才為今日的聯想奠定了不朽的基石。

  通過市場研究,第一個匯集集體智慧的聯想漢字系統成為聯想打開市場一炮走紅的拳頭產品。聯想將第一筆70萬資金全部用于聯想漢卡的研發工程,漢卡不但解決了西文漢化問題,也使聯想業績攀升到了新的臺階,1987年聯想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300萬元。

  聯想在國內市場打開一片天地之后,迅速將目光瞄至海外。計劃將漢卡發展成PC機的聯想集團由于拿不到國內批文,因此將發展坐標移至香港,將其作為產業基地,從而邁出了聯想產業化的重要一步。

  與最初開發聯想漢卡不同,誓師進軍海外的柳傳志當時只給香港投了30萬港幣的問路資金,顯示了他那種不踏實絕不冒然起跑的謹慎作風。此后,香港聯想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或合資或收購,建立了遍布發達國家的幾十家分公司和辦事處,并相繼建立了硅谷、香港、深圳、北京等4個研發中心,聯想的觸角越伸越廣。

  創業的不眠之夜

  80年代的聯想,只是日后成功的前引。此后的歲月中,各項業績的直線上升和紛至沓來的榮譽也或多或少給了柳傳志和聯想許多安慰和補償。

  剛從研究所出來下海,柳傳志就被人騙過好幾次。當時公司剛成立一個月,20萬的股本就被人騙走了14萬;1987年公司的一次業務活動,差點被人騙去300萬。聯想創業元老李勤就在那次驚嚇中得了心臟病,而柳傳志則天天半夜被嚇醒。

  還有一次雖然沒有被騙,卻最讓柳傳志寢食難安。1986年,柳傳志的太太甲狀腺機能亢進,需要動手術,有很大危險,但當時他不得不去深圳催一筆2500萬美元的欠款,而欠款人又躲在香港不過來。一方面催債未果,一方面太太重病,情急之下,柳傳志給那位欠款人寫了一封長信,詳細地敘述了聯想的錢是怎么掙的。柳傳志這位軍校出身的中年漢子在寫信的時候也已不能自已,眼淚直往信紙上掉。“這種情況對于我來說雖然不多,但真的很刺痛。”

  當柳傳志日夜睡不著覺的時候,他的大夫就變成了一個心理醫生。為了使柳傳志能入睡,這位大夫經常開導他說,如果將睡覺視為看書,你睡不著能不能睡一章,你睡不著一章,能不能睡一頁,睡不著一頁,你能不能睡一節,睡不了一節你能不能睡一句話。

  有意思的是,醫生的睡書理論沒有讓他入睡成功,反倒是偶爾在湖邊聽舞曲讓柳傳志重拾睡意。同時事半功倍的是,以前應酬客戶時只能當“墻花”的柳傳志也因此學會了跳舞。

  有了掙扎在生死邊緣的慘痛經歷,日后的榮譽和國內市場第一的排名已不能讓柳傳志興奮地無法入睡。“后面有老虎追著,即使夠到前面的蘋果也沒有很多興奮感覺,因為那種要死要活的感覺其實更強烈。”

  中外對弈

  大洋彼岸響起滾滾的雷聲,傾盆大雨轉眼下到了中國。對于柳傳志來說,1993年至1994年是聯想大變革的時期。一方面是香港聯想上市,企業資本由1990年的上億元增加到幾十億元;另一方面外國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在這種情況下,身兼京港聯想兩職的柳傳志只好從香港退回以便全心全意和外國企業廝殺。

  然而,正當柳傳志提出“堅決扛起民族計算機工業大旗”的時候,聯想卻遭遇了新老班子交替的問題。攘外必先安內,柳傳志善于“拐大彎”的經營哲學在此時凸顯出來。

  在這個關鍵時期,柳傳志通過再三努力,力促中科院拿出聯想35%的股份作為聯想創業股。聯想兌現了“誰栽樹,誰乘涼”許諾,新老班子得以順利交替。兩位聯想少帥——楊元慶和郭為也從此走上了重要的領導崗位。

  在此期間,聯想集團采用“兩頭在外,中間在內”的整體布局,在深圳聯合21個國營企業組建了國內最大的微機板卡出口生產基地,1995年又斥巨資在廣東惠陽建成新的板卡生產基地,成為亞洲最大的微機板卡生產基地之一。

  1997年,柳傳志將香港和北京兩地的聯想合二為一,統一指揮,為后來大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與國外品牌企業的幾輪競爭下來,許多國內的計算機企業都相繼銷聲匿跡。市場銷售前10名的名單中只孤零零留下了一家國內公司的名字——聯想。

  1984年走上創業艱辛路途的聯想,經過10幾年的飛速發展,已從中關村一家只有兩間小門臉的公司一躍成為中國計算機行業的龍頭老大。與此同時,中國的電腦市場也已穩步發展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個人電腦市場。10幾年后,不管聯想愿意不愿意或是自覺不自覺,都已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IT業和分享全球化的一個象征。

  創業的教科書

  聯想在與狼共舞中得以存活發展,柳傳志在整個過程中功不可沒。

  其實,不知不覺中,柳傳志和他一手創建的聯想已經成為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一本創業教科書。國內的諸多民營企業家甚至將聯想的創業史爛熟于心,卻始終無法超越甚或望其項背。美國最知名的哈佛大學也將聯想作為案例來揣測研究,試圖搞清楚這個誕生在東方的奇跡和締造傳奇的人。

  歸納起來,柳傳志以下幾個過人之處使其成為同時代無法被超越的傳奇人物。

  首先,柳傳志對事業的專注。柳傳志坦承,10幾年來,他將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業務開拓上,他把這種專注的情緒從公司帶回了家。以前柳傳志和家人聊天話題可謂海闊天空,但自從有了聯想之后,家里的話題就再也離不開“聯想”兩個字了。柳傳志有過許多次類似的出差經歷——從某個賓館出來之后,等要回去突然發現自己忘了住哪個房間了。一環套一環的工作讓柳傳志每時每刻都在想工作的事情,以致將一些生活瑣事全然拋在了腦后。柳傳志去美國,他的香港秘書周宏給美國方面發的一封E-mail上寫著:他去哪兒都要接一下,因為他是經常走著走著,就不認識路了。還有他會丟護照,他會丟東西的。

  其次,柳傳志的沉穩也使得聯想這條龐大之船沒有出現大的反復和顛簸。與前些年同樣名噪一時的企業家褚時健、牟其中相比,柳傳志沒有牟其中做事的猛浪和大話連篇。“現在許多人總是要把長跑當成短跑來跑,造成體力分配不勻,從而導致最后的失敗。”翻看聯想10幾年來的發展脈絡,很少有躍進和“洗泡沫浴”的經歷。相反,他的這種穩健也在一代代的加以傳承,不但楊元慶、郭為受益匪淺,就連遠在廣東的史玉柱也深得其精髓。“你還那么年輕,那么有才,你急什么,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把成績放在第一準則上走,你會走不出來嗎,一急,一搶真的就不行了。”這是柳傳志當時對處于迷途的史玉柱的忠告。

  在采訪柳傳志之前,筆者心底一層很深的疑慮就是軍校出來的柳傳志能否與周圍的環境保持高度的統一,既使遭遇某些重壓和不公平待遇也能圓滑處理。以前誰也不會否定柳傳志是性情中人,因為創業初期,柳傳志到深圳坐出租汽車時,會因為深圳出租汽車欺負北方人而常和他們打這樣的火爆脾氣在遭受下屬質疑和公司條例的制約下被逐漸改變過來。“因為不狂不妄,肯于承受別人難以承受的委屈,才不會將事情看得過于簡單,經得起持久戰。”

  如果讓柳傳志自己來點評,他會告訴你他覺得自己有三個優點,盡管善于給柳傳志“挑刺”的柳夫人只承認兩件。第一是:柳傳志認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之后,就會堅定不移,拼命去做,并且會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從公司開始創辦之前就和柳傳志相濡以沫的太太對此表示同意。第二件柳傳志認為自己肯吃虧,隱忍以行。正是抱著這種多干少得的吃虧精神,才使得柳傳志在創業的艱難時期團結了許多人,這一點也得到了太太的贊成。由于柳夫人是搞技術的,對具體步驟看得就比較重,因此妻子經常對柳傳志認為的第三個優點——戰略上能拐大彎反復質疑,也正是這些質疑使得柳傳志當年的產權改制仗打得無比漂亮。

  如果讓柳傳志周圍的人來點評他,實業報國的堅定信念應該是他留給許多人的印象。

  點評失誤

  聯想造就了IT界諸多輝煌和神話,而這個神話的載體從幾年前起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世人評說的焦點。聯想幾次大的動作——并購贏時通、投資FM365、與新東方合作都曾經是媒體爆炒的熱門話題。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時隔幾年之后,這三大投資戰略又不約而同地被翻炒出來,成為媒體扔給聯想的重磅炸彈。

  幾年前,聯想進軍互連網被媒體稱作是一次“鳳凰的涅槃”,盡管這是一次告別傳統的脫胎換骨,但互聯網時代附帶的一些泡沫和混亂也使許多人為聯想捏了一把汗。

  作為當時一手締造三個項目的聯想負責人,柳傳志首次向外界評點了這幾個項目的成敗得失。“贏時通問題比較大,與新東方合作是安全退出,聯想在經濟上沒有什么損失,FM365現在正在跟AOL合作。總體上講,這里邊是有失敗的地方,主要還是戰略角度的失敗,歸根到底是制度問題。”

  聯想創辦近20年來,合作不成功的例子相信不會太少。柳傳志也承認,聯想合作不成功的例子絕對不只是上述幾個,只是外界大半不太知道。這其中有因為文化上存在沖突,或者是雙方合作者利益不一致造成失敗,但是一切矛盾到最后都能和平解決。和平解決這個戰略性問題也是聯想無論多大的風浪,都不會被傷筋動骨的重要原因之一。

  柳傳志曾說過:我之所以是鐵桿球迷是因為我想看中國贏球。聯想做大了,大到中國在企業能和外國企業較勁的時候,聯想能起到一定作用。這才是我所追尋的目標。

  正是由于這種信念,柳傳志才沒有與許多只見眼前蠅頭小利的企業家們一樣,為一時的金錢財富所困擾,喪失高遠的立意。

  退居二線

  新千年的陽光打在每位聯想員工的臉上,沐浴10幾年商戰風雨的聯想業績全線飄紅,使得他們所定義的幸福不再遙遠。聯想2000財年誓師大會上,柳傳志將兩桿深藍的旗幟正式授給了聯想的兩位少帥——楊元慶和郭為。而聯想控股和神州數碼兩個嶄新公司的出爐同時標志了柳傳志這位聯想第一代“導演”正式“謝幕”。

  與聯想前幾次被動應戰相比,柳傳志承認只有這次才是主動的,因為“趕上了好形勢”,這其中與中關村科技園區日臻完美的孵化環境有關。

  中關村被美國《新聞周刊》稱為北京市內、甚至全國國內科技革命最狂熱的地方,是致力培育未來的比爾·蓋茨,帶領中國進入信息時代的地方。對此,柳傳志也深表認同。“中關村有很好的市場氛圍。就像開飯館扎堆一樣,許多從事信息產業的企業都扎在一起,形成一個很好的市場氛圍。這一點讓上海、深圳都很羨慕。”柳傳志有一個著名的“雞蛋論”,他將聯想比作一只等待孵育出殼的雞蛋,而將周圍的環境視為溫度。“讓一個雞蛋孵出小雞來,37度半到39度的溫度,最為適合。對企業來講,1978年以前可能是100度的溫度,聯想1984年辦企業的時候,環境溫度是42度,今天的溫度大概是40度。”由此看來,中關村日趨完美的創業環境已經接近孵出小雞的合適溫度了。

  在聯想如日中天和企業生存環境趨于完美的時候選擇激流勇退,不能不讓人佩服柳傳志對事業的“大徹大悟”。

  《南風窗》總編輯秦朔曾經用“人貴有自知之明”來贊許柳傳志的禪讓之舉。

  楊元慶、郭為的充沛精力讓柳傳志自比不如。同時,“他們,特別是楊元慶的操作能力很強,敢于踏實5步,拔腿就跑,”而依照柳傳志一貫沉穩不造夢的個性,往往需要踏實20步才會起跑。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頗有自知之明的柳傳志知道了年輕人迅速進入角色的出色,因此謝幕之日的到來對柳傳志而言,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退居二線的柳傳志對楊、郭兩位繼任者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這些年來,讓柳傳志最高興的事情,恐怕莫過于公司年輕人的成長。“像一塊糖似的,慢慢的感受甜味讓人興奮”。

  在柳傳志看來,楊、郭二人的表現也和預計中的差不多。“他們除了在事業上都表現了一定的成熟度之外,還都顯示了非常強烈的事業心。除此以外,這二人對企業、對企業的員工、對企業的股東,對社會都體現了負責的精神和誠信的態度;在逆境的時候,他們能夠按預定的計劃去行駛,沒有因為遭遇逆境以后就不敢動,同時他們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預定的戰略,從而表現出了戰略的執行、制定和推進能力。”

  “我對他們總體的評價應該是很高的,打分也應該是很高的。但不會是滿分,誰都不能是滿分的。”

  成為“制片”

  聯想的“戲”還在繼續,而這部“戲”的“導演”已然易人。

  將退居二線視為自然規律的柳傳志早在7、8年前就開始在業務上培養新人,期待最后的角色轉換能夠水到渠成。兩年來的事實和楊郭二人的業績證明,柳傳志的長線運作的確比較英明。

  退下來的柳傳志擔任聯想董事局主席,已經不再是聯想緊急事件的處理者。“以前工作時間沒有規定,整天圍著工作轉,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生活,而現在則有了上下班的時間”。雖然柳傳志一再表示,現在會幫著楊元慶處理一些意義重大卻并不緊急的事,“這樣可以減輕精神壓力”,“如果‘導演遇’到什么困難,作‘制片’的就要幫著解決,但不具體摻和事兒。”而在距離聯想起家地方不到500米的聯想控股大樓里,淡出“導演”位置的柳傳志依然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貢獻于此。

  為了節約時間,中午隨便吃一頓盒飯對已經退到二線的柳傳志來講,還是經常事兒。“現在基本上還是比較忙,學習打高爾夫球還得去爭取一些時間。”

  將8小時甚至8小時以外的許多時間都留給了聯想,使得娛樂和放松對柳傳志來講,顯得遙遠而奢侈。“假定我的視力允許,我會看足夠的書。看那些能夠充分反映社會的書和電視劇,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空鏡子》、《黑洞》等。”

  和朋友聊天也是他的一大享受。“聊雙方感興趣的題目,或者跟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出去旅游”都是柳傳志“心向往之”的生活。

  相較之下,類似打高爾夫球等體育運動則屬于為了保持健康所需要的,并不是柳傳志的最大喜好。

  “有意思的事太多了,可惜現在做不過來。”喜怒哀樂和聯想在一起的柳傳志并沒有因為告退而讓自己選擇隨心所欲的輕松生活,但這些個人小小的遺憾將成為聯想以后發展不小的財富。

  聯想的未來

  有人說,18年后的聯想已經由原來痛苦的創業變為更加痛苦的守業。

  18年的滄海桑田,可以將中關村地區的高樓大廈變得摩肩接踵,也可以讓這個硅谷里與計算機相關的門臉換掉一茬又一茬。18年的斗轉星移間,原來恍如“荒郊野外”的中關村已經讓辦事處的牌子飄揚過海掛到了海外,讓海外留學生如受神袛召喚般紛紛歸來。同是18年后的聯想,153億人民幣的總資產和329億人民幣的營業收入讓許多付出疲憊和不知疲憊的人開始思索,思索她的未來。

  將聯想辦成一家百年老店是柳傳志在許多公開場合中提出的目標。“聯想應該是個長久性的公司,不是今年利潤很高,明年就要垮掉的公司。”他還經常告誡公司全體員工“要不為挫折而屈服,不因小勝而輕狂。現在取得的成績,不過是歷史快車經過的一個小站。要想振興民族工業,我們還有許多路要走。”

  聯想如何才能不做短跑選手,柳傳志認為企業的管理基礎是關鍵問題。“原來我畫過一個屋頂圖,分為三層,一層是企業的業務管理,比如怎樣去掙錢,怎樣去降低成本,怎樣開發和生產;第二層是流程層面的管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第三層就是它的管理基礎,即地基,包括新的企業文化和機制、體制在內的三個要素。這三層為聯想成為百年老店奠定基礎。”

  在2000年神州數碼誓師大會上,柳傳志說,在10年前,1990年的時候,聯想的營業額是2億人民幣,如果我們現在好比炮艇的話,那時候相比就是個小木船,再往前推五年,到1984年、1985年,聯想的營業額是300萬人民幣,如果把1990年的兩億作為一個小木船的話,那300萬就是一個小木盆。我們能用15年的時間,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把一個小木盆變成炮艇,我就相信,我們完全能夠再用15年把炮艇變成航空母艦。

  一分為二后的聯想正是將這句話當作遠景坐標,齊頭并進。

  聯想分拆之后,誕生了由楊元慶領導的聯想集團和郭為統軍的神州數碼。在柳傳志看來,聯想集團會在若干年后變成一個國際化的企業,走到國際的大舞臺上去,聯想的目標是成為世界500強,而且它會一直以IT產業為核心。“能夠占領技術制高點,擁有相當規模的產業基礎和遍布海內外的龐大營銷服務網絡,在國內市場起主導作用,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信息產業集團”是柳傳志給聯想未來定下的奮斗目標。

  “神州數碼的總體方向應該跟聯想集團差不多的,它也將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另外一個將要走到國際舞臺的將是聯想控股公司。”柳傳志表示,聯想控股將進行產業投資,以期利用自己的運作經驗和資金能力,在新的產業里有所作為。聯想控股目前正在涉足的兩個領域分別是投資和房地產,而另有一個伏筆也出現在聯想擴張的藍圖上,雖然暫時不便對外公布,但據柳傳志預測,“再過一兩年就應該浮出水面了。”

  “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種著田里的”再次顯示了柳傳志的野心勃勃和立意高遠。

  5年前,柳傳志曾要求聯想狠下心來,踏踏實實在微軟、IBM、英特爾后面“吃土”。“吃土”就是我們賽跑的時候,跑在前面的人就說,你在后面吃土吧。他跑得快,我在后面吃土,這沒錯,咱們現在必須踏踏實實地做工業,搞好銷售渠道。”

  甘于在后面“吃土”的柳傳志和聯想希望有一天能成為時代領跑者。“躋身世界500強,中國的計算機業將不會永遠是一條隨群溜邊兒的小白鰱,終有一天它會生長成為一條紅脊大鯉,一躍而震全池!”

  聯想精神

  在中關村孕育成長的聯想已經在母體上烙下了許多精神和物質符號。中關村腹地的“聯想橋”已經在急速穿梭的車流中高懸了許多年,中關村的大街小巷中、公交站牌上,為聯想代言的新鮮面孔換了一撥又一撥,聯想各式專賣店的人流與繁華也早已是今非昔比。

  時代在變,產品在變,唯一不變的是聯想的精神——誠信。

  因為安然和世通的財務丑聞事件,“誠信”二字在股民和企業眼中變得史無前例的脆弱。在中國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頻繁將誠信問題擺到臺面的時候,帶領聯想走到今天的柳傳志則已經有了無數次為誠信二字“打落牙,和血吞”的經歷。

  在今年8月的AOM演講中,柳傳志舉了這樣一個很小的例子讓世界了解聯想的誠信:1986年,聯想公司曾將一臺服務器賣給一家西安的軍隊單位,事后聯想發現服務器壞了,但購買者已經回鄉。因為聯想當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做的也都是小本生意,而那臺從香港一家商場買進的服務器,根本無法退貨。事隔兩年之后,聯想公司在西安辦展覽的時候,發現了購買機器的這個單位。當時聯想高層李勤親自安排人將當時服務器的錢退回去,并上門道歉。

  這種難能可貴的誠信品質也讓聯想保持了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1990年,聯想從海外買進機器轉手到國內來賣,向香港的一家銀行貸了一筆款,結果那一年由于匯率變化,使聯想還款額憑空多出100多萬元。為了給銀行一個良好的信譽,柳傳志背負著巨大損失按期還了款,成了當時唯一按期還貸的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聯想的誠信精神感動了香港銀行。1996年,在香港聯想出現“血崩”,一下虧掉1.9億元的時候,香港銀行依然信任聯想,照常向聯想放貸。

  柳傳志不是藝術家,但他有一套獨特的看畫理論——看畫,要退到更遠的距離,甚至畫面以外,才能看得清楚。畫油畫的時候,離得很近,黑和白是什么意思都分不清楚;退得遠點,能明白黑是為了襯托白;再遠點,才能知道整個畫的意思。

  相對過去在一線的日子而言,如今的柳傳志已經退出畫面觀看那些已經留在彼岸的風景。也許因為他與聯想距離的拉開,柳傳志更能看清楚聯想整幅畫的意思。而隨著歲月的更迭,這一幀幀畫面將組合創造出一幕精彩紛呈的電影,而這部電影將是柳傳志用畢生的精力去欣賞和參與的。

  柳傳志小資料

  柳傳志先生,江蘇鎮江人。1966年畢業于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高級工程師,現任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聯想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4年,柳傳志先生與其他10名計算所員工以20萬元人民幣創辦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前身)。在他的領導下,聯想經過近20年的努力,已經從中關村一間普通的國有民營小企業,成長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旗艦型企業集團。目前,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下轄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兩家香港上市公司,總資產153億元人民幣,2001年營業收入329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14.05億元人民幣。

  柳傳志先生先后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科技實業家創業獎金獎”第1名、“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改革風云人物”,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00年1月被《財富》雜志評選為“亞洲最佳商業人士”,2000年6月被《商業周刊》評選為“亞洲之星”,2000年度評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風云人物”。2001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25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作者 于晶波)


 
相關專題:中關村風云人物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