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國新聞社 2002年12月05日星期四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經濟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引進臺資超過17億 閩臺農業合作拉動經濟發展

2002年12月05日 08:49

  中新社福州十二月四日電(記者 陳國明)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農民不僅解決了米袋子問題,而且腰包也鼓了起來。

  改革開放后,在政府各項政策的鼓勵下,使福建農民有了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一部分農民敢于吃螃蟹,勇于闖蕩商海,創辦企業,走出國門打工、創業,一批營銷大軍走南闖北,把福建的企業產品推向全國各地,在為國家積累了大量財富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腰包鼓起來。

  據統計,至目前止,福建省約有四百六十五萬農民外出打工,平均一戶就有近一人。著名僑鄉福清市人口有一百二十萬,僅出國打工的人就有十八萬之多,每年寄回家鄉的錢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

  福建省農業結構調整抓得早、抓得好,是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從原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提出大念“山海經”開始,之后歷任省委書記和省長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山地農業綜合開發潮造就了經濟作物迅猛發展的局面,顯示了福建省農業含金量高的特點。現在,該省許多類型的經濟作物如茶葉、食用菌、蔬菜、水果等,不僅擁有自己的品牌,而且總產量和人均占有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近年來,福建省大力引進臺資,發展閩臺農業合作,也是農民腰包鼓起來的原因之一。據統計,福建省現在共有涉農臺資企業一千四百多家,合同臺資達十七億美元,實際到資達四點五億美元。閩臺農業合作不僅改變了福建省的農業結構,而且使許多農民獲得了就業機會,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與此同時,福建省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造就了全省五百五十萬人在鄉鎮企業就業,使農民收入大大增加。此外,福建省積極推廣稅費改革,切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為此,自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的經濟發展各項指標均在全國名列前茅,其中農業貢獻功不可沒。而農民收入的增長為農村穩定、國民經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編輯:劉研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