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帶領他們旗下的企業搞電動車,我們將繼續在發改委和工信部的帶領下越做越好。”
前日,在國資委的牽線搭橋下,“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正式成立。被譽為國家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由16家央企共同發起,包括一汽、東風、長安3家整車企業,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油企,以及國電、南方電網等電能企業。單從規模來看,這16家央企可謂個個實力雄厚,用“史上最豪華”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根據國資委發布的消息,該聯盟是16家央企自發組建的非盈利性組織,主要任務是整合中央企業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臺,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推動電動車的應用普及與市場發展。
那么,該豪華聯盟如此之大規模,如何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無疑,協調隊內成員的關系成為關鍵。
據了解,入圍的16家企業主要分為整車及電驅動領域、電池領域、充電與服務領域,每個領域都有5至6家同類型企業。例如,在充電行業,“兩桶油”跟“兩張網”存在著競爭關系,前者為傳統汽車的能源供給關系,后者是新能源汽車的新貴。這將考驗著組織者的智慧,而非將幾堆土豆捆成一團便了事。
此外,新能源汽車國家隊如何協調外部力量,也關系著其能否起到相應的作用。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方新聯盟已經遍地開花,上海、廣東、長春、武漢等地都依托各自的龍頭企業,成立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并且,中汽協也有電動車TOP10聯盟。而在“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大會”的入圍名單中,只有一汽、東風、長安3家傳統整車企業。從技術水平來說,這3家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研發水平,并非國內實力最強。據外界盛傳,在國家隊成立之時,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某龍頭,便放出狠話:“國資委帶領他們旗下的企業搞電動車,我們將繼續在發改委和工信部的帶領下越做越好。”
總而言之,本次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要達到效益最大化,需要的不僅是巨大的規模,更需要聯盟企業的內外精致合作。(郭小戈)
![]() |
【編輯:李建宗】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