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无码,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汽車新聞

電動車國家隊十年投入超千億 上汽、比亞迪不爽

2010年08月25日 13:53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在新能源車發展路徑上,國家越來越傾向于電動車方向。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前夕, 國務院國資委在京召集16家央企代表在8月18日簽署了《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章程》,這個堪稱是電動車領域的“國家隊”正式宣告成立。據悉,產業聯盟章程規定的近期目標是促進產業相關技術標準的統一,協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中長期則是要掌握電動車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電動車企業和品牌。央企電動車聯盟所制定的標準很有可能成為全行業標準,其他企業只能被動接受和遵守。該聯盟聯合了國內最有影響力的企業,但整車企業中,只有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以及中國兵器裝備工業集團下屬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其他的地方國有車企、民營車企無緣進入。

  未來十年 新能源投入超千億

  參與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的不僅有一汽、東風、長安三大汽車生產商,還有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力企業、中石油、中海油兩大石化能源企業、新能源動力系統研發生產企業等。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意味著結束國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單打獨斗的局面,16家央企將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相關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環節整合優勢資源,集中力量共同發展新能源汽車。一支陣容“龐大”、以提升中國電動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國家隊誕生了。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央企在發展電動車上優勢明顯,產業鏈比較完整。在整車研發、設計、制造方面,一汽、東風、長安等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電動車已經下線運行;在電池研發制造方面,中海油力神、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航工業洛陽院等企業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在充電設施建設與服務方面,國家電網、中國普天等企業已經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

  他還透露,今年國資委將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中,安排13億元用于支持央企電動車聯盟共性技術平臺的建設,今后幾年還將給予大力支持。他還表示,這是個開放的聯盟,會進一步吸收國內外其他相關企業的參與。

  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在中央企業電動車聯盟成立儀式上透露,未來十年,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將遠不止1000億元。他進一步指出,在這些投入中,企業將會是投入主體,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將由電動車產業聯盟內的中央企業投入。

  聯盟成發展模式之一

  央企電動車聯盟只是目前眾多新能源車聯盟中的一個。由于新能源車投入巨大,靠單個企業難以承受,建立產業聯盟來實現“分擔責任、利益共享”的模式將成為未來新能源車發展的重要模式。

  早在電動車國家隊聯盟成立之前,國內新能源車領域已經出現了多個聯盟。就在6月底,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正式在南京成立。在此之前,重慶、北京、廣東、吉利和安徽等地也相繼組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目前只有一個聯盟可以和電動車國家隊聯盟相匹敵——早在去年7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集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華晨、奇瑞、重汽和江淮十家巨頭,召開了“中國汽車T10峰會”,中國汽車工業T10電動汽車聯盟形成,T10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漸進路線圖”,即逐步由混合動力過渡到純電動。

  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家組組長王秉剛這樣解釋兩大聯盟的區別:央企電動車聯盟是由國資委組織、有幾大央企帶頭的產業聯盟,需要做的是聯合開發。而T10聯盟只是中汽協領導的一個交流性質的組織,是各個車企關于研發動態和產業政策互相交流和提出建議的組織,并不涉及聯合開發,兩種聯盟的性質和職能各不相同,也不會產生什么沖突。

  無緣國家隊 上汽、比亞迪不爽

  央企電動車聯盟的公信力還是令人質疑,該聯盟之所以令人注目,其中一個原因在于被公認為在電動車領域擁有較強實力的上汽集團、比亞迪落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發牢騷:“T10已聯手研究新能源汽車,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地方企業,只要是中國汽車企業,甚至國際企業都可以合作,都應該為世界共同面臨的能源問題來努力,我認為這樣路會走得越來越寬。”他呼吁,電動車聯盟要開放些。

  比亞迪已成為“全球電池大王”,戴姆勒、大眾都主動和它合作,F3DM和E6已經開始行駛在路上,但比亞迪也不例外地落選。比亞迪高層撂了句狠話,“國資委帶領他們旗下的企業搞電動車,我們將繼續在發改委和工信部的帶領下越做越好。”

參與互動(0)
【編輯:趙婕】
    ----- 汽車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