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謂是一言激起千層浪,國家發改委官員的一句“將堅決抑制汽車產能過剩”,便將一直以來爭辯不休的“汽車業產能到底是不是過剩”之爭,再次推上了風口。“產能過剩?馬上就是‘金九銀十’了,我們的銷售人員都在準備加班,眼下很多車型也都沒貨,沒有看出來有啥‘過剩’的呀。”昨天,亞運村車市的一位經銷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車企的市場化程度是很高的,企業的生產都會根據市場及時進行調節,這其中也包括來自經銷商的反饋,所以對于汽車企業的產能這方面,相關部門其實沒必要過多擔心。”
■發改委:快速擴張加劇了產能過剩的風險
日前,國家發改委官員在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國內汽車企業的快速擴張加劇了產能過剩的風險,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堅決抑制。這位官員表示,2009年,我國實現了1364萬輛的新車銷售,許多企業紛紛制定規模龐大的產能擴充計劃,新一輪擴產潮已經開始。據調查,我國主要30家汽車企業2009年年底形成整車產能1359萬輛,2015年年底規劃產能3124萬輛。而工信部官員也在日前表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億輛,由此帶來的能源安全和環境問題將更加突出。
據悉,國內車市在去年以1364萬輛新車銷售業績問鼎全球第一大車市后,國內汽車企業的信心也因此爆棚,并相繼制定了規模龐大的擴產規劃,比亞迪、吉利、奇瑞、華晨、江淮等自主品牌也均計劃到2012年產能達到百萬輛。
■車企:市場還有增長空間
針對“產能過剩”的說法,大多數車企表示“不認可”,也有部分車企表示“至少不會馬上顯現”。“建設新工廠和生產線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市場仍然有增長空間。”部分車企表示,“更何況,如今的車企早已經和市場接軌,也和國外車企肩并肩在車市競爭多少年了,肯定不會盲目擴產的。”
江淮汽車則表示,對于汽車業產能是否過剩也不能統一而論,比如經濟型轎車,不但沒有過剩而且是產能嚴重不足;再比如輕型卡車,也從來沒有出現過絕對過剩的情況;比如中級以上轎車,產能上可能會有點富余,但是也絕對沒到過剩的程度。
■專家:無論是否過剩都應引起車企高度重視
業內有關專家表示,如果按照有些方法的統計,去年底國內汽車行業產能是1400萬輛左右,可是今年的銷量預計將達到1700萬輛,也就是說,還有300萬輛的缺口;2012年的銷量預計為2000萬輛,2015年的銷量預計要超過3000萬輛,這樣看來,車企們在2015年的3124萬輛產能規劃也是不會過剩的。
“但是,畢竟很多利好政策對車市的刺激效果已明顯減弱,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已經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釋放,庫存達到了上限,這些都應該引起車企的高度重視。”業內有關專家強調說,由于汽車行業在短期內出現井噴式增長,可能會使企業的投資速度出現更快增長,因此出現的產能過剩危機,是值得企業關注的。
■消費者:產能過剩對消費者有好處
“我們覺得目前國內汽車產業基本沒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即使有點過剩,也可以通過開拓市場等辦法解決。”昨天,記者在亞運村車市采訪的大部分消費者則認為,“就算是產能過剩,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也是有好處的,至少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車型;產能不足的時候,不僅斷貨,廠家和經銷商還會加價,損害消費者利益。”(文/陳筱紅)
相關新聞
北美8月汽車銷量大跌兩成
本報訊 就在中國車市8月創下同比增長55%的佳績時,大洋彼岸的北美車市卻是一片蕭條。記者昨天獲悉,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北美汽車銷量降至今年2月以來最低點,僅為99.75萬輛,同比下降21%,環比下滑5%,創下了自1983年以來最低的8月銷量。
據悉,通用、豐田、本田、福特等廠家都出現了同比和環比的下滑。其中,日系廠家的跌幅最大,在美國銷量前十的汽車生產商中,日本三巨頭占據跌幅榜前三名。豐田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34%至14.8388萬輛,下滑幅度居美國8月汽車品牌銷量跌幅之首。另外兩大日系企業本田和日產在8月的銷量也出現明顯下滑,銷量分別為10.8萬輛和7.6萬輛,同比分別下跌33%和27%。通用汽車美國銷量同比下跌24.9%,下降至18.5萬輛;福特美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10.7%,轎車和卡車的總銷量降至15.7萬輛。
![]() |
【編輯:李建宗】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