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收購歐寶失利,本在意料之中。不管它開出的條件如何,首先它不符合通用的全球戰略,也就是不符合通用在中國的戰略。在中國它已經有了上海通用,十多年來,通用在中國沒有像大眾和豐田那樣“一女多嫁”,決心與上汽“從一而終”。歐寶是通用的全資子公司,出售歐寶,只是通用的臨時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從它的長期戰略出發,還是要回購回來。要是北汽收購了歐寶,進入中國市場,變成北汽的子公司,通用在中國的戰略就要改變,這不符合通用的全球戰略布局和利益。
至于北汽還想繼續尋找國際合作,這與徐和誼的個人風格和北京市政府的戰略意圖是一致的。過去在北京的經濟發展中,首鋼撐起半邊天,但污染、排放、能源和水等資源壓力很大,北京市經濟結構必須調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一度想把電子工業作為支柱產業,但效果并不好。隨著首鋼搬遷,北京必須重新選擇經濟發展的支點。由北京現代和北汽福田開始,北京汽車工業迅猛發展。北京市越來越覺得汽車應當是自己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所以,全力以赴做大做強汽車工業,成為北京市政府的戰略意圖和情結。讓徐和誼掌舵北汽就是賦予他這項使命,徐和誼也一直是在朝這個目標努力。
從出任北京現代董事長到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對北汽的整合,不斷擴張,都在體現著北京市政府的意志,就是要把北汽做大。而做大最快的途徑就是兼并和收購,徐和誼一直在想以快速擴張的辦法把北汽做大。當然,擴張也是有一定風險的,收購是否和企業原來結構和戰略發展相吻合,相吻合就可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如果和自身發展戰略和企業結構不相吻合,就會抵消自身的部分動力,甚至成為企業發展的累贅。 (程遠/評述 李晶/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