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汽車圈內,提及得克薩斯太平洋公司(TPG Capital),鮮為人知,但是說到廣匯汽車,知者甚眾。TPG作為中國汽車流通領域少數的幾家大型投資商之一,正是其幕后大老板,從2007年投資后,擁有廣匯汽車40%的股份,TPG正在積極運作以期廣匯汽車能盡快上市。TPG并非個案,新加坡意美國際、香港利星行、馬來西亞森那美集團等諸多外資集團皆在中國車市大快朵頤。過去十多年,外國車企紛紛擠入中國這個新興市場,豪擲幾十億美元建立合資工廠。“狼來了”,在汽車流通領域,外資正在以獨資開店、合資控股席卷而來,豪賭中國汽車市場,新一輪汽車流通業洗牌在即?
哪里有“狼”
盡管在陳唱斯巴魯4S店購入一輛斯巴魯森林人快一年了,直到上周,張先生才知道這家4S店具有外資背景,是新加坡意美國際的全資4S店,“原來我買的是進口車,享受的也是國外服務。”
一時間,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消費者發現,他們買車的4S店都是由外資控股,有的甚至是外國人管理,“那個售后經理是個金發碧眼的老外。”就連棕櫚油大亨馬來西亞森那美集團早在5年前便將觸角伸向了大陸的汽車流通領域,珠三角消費者熟悉的廣州寶悅、深圳寶創4S店皆是由森那美投資的。
2009年10月,北京燕寶汽車集團的控股權由花旗銀行易主為馬克·麥克拉蒂(MarkM cLarty),該集團總部位于北京,在北方擁有10多家分店,主營寶馬、M IN I和沃爾沃汽車銷售。38歲新老板曾服務于得克薩斯太平洋公司(TPGCapital),該公司是中國大陸汽車流通領域為數不多的幾家風險投資者之一。
目前奔馳在華的120家經銷商中,50家隸屬于利星行,這家香港公司控制了奔馳汽車在華銷售40%的份額,以及持有梅賽德斯-奔馳(中國)49%的股份。前文所提的陳唱斯巴魯屬于新加坡意美國際,該集團在東南亞10余個國家均有汽車銷售業務,其在華則以陳唱汽車的名義投資,迄今為止,在中國大陸共有31家斯巴魯4S店,在H股上市,市值51.5億港元。
“我們現在拿豪華品牌4S店(授權),很難!”浙江一家本土經銷商集團的負責人表示,許多在國外有著多年運營4S店經驗的投資者紛紛涌入國內,他們的資金實力、與外方多年的合作關系,都使得他們在國內拿4S店授權更為容易,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本土投資者的機會在減少。
除了上述外資集團在華直接投資控股4S店以外,自中國頒布實施《反壟斷法》之后,豐田通商、美國新橋、N A G (美國三大汽車經銷商集團之一)、英之杰(英國第二大汽車集團經銷商集團)等外資,則走了另一條路滲透到汽車流通領域:以股份合作、風險投資等形式,低成本迅速收購擴張渠道。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正是T PG,其控股廣匯汽車公司去年銷售額計50億美元,利潤超過1.3億元。被TPG挖來掌管廣匯汽車業務的金珍君計劃,未來幾年內將主要通過收購,將其4S店由去年年底的230個增加到500-600個,這位韓裔前戴爾高管顯得信心十足,正在積極運作廣匯汽車上市。
狼因何而來?
2007年,寶鋼與住友聯姻,寶鋼集團旗下汽車貿易公司增資1.6億元,更名為上海寶鋼住商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簡稱寶鋼住商),成為自實施《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來,商務部批準的第一家由國有大型企業和外商增資并購的汽車銷售服務貿易公司。從彼時起,“狼來了”、“外資威脅論”四起,不少業內人士預言汽車銷售行業的競爭不再限于“窩里斗”,而今,越來越多的外資瓜分中國汽車銷售市場證實了當時的預言。
那么,是什么把“狼”吸引過來的?
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突破1300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來自美國咨詢公司A lixPartners的數據顯示,盡管中國汽車銷售火爆,中國13億人口汽車保有量仍較低:目前中國每千人約擁有35輛車;相比之下,美國439輛/千人,巴西也有100輛/千人。
在一位意美中國負責市場營銷的人士看來,外資進入中國汽車流通業非常正常。被TPG挖來執掌廣匯汽車的金珍君表示“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中國可能就是一個很好市場”,他做出上述分析的理由在于以下:來自當地運營商競爭很弱,中國車市上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運營。
庫存壓力高企,分析人士多數對今年的車市作出行業景氣度偏低的預判,但不少外資經銷商都向南都記者表示“這是機會”,外資公司能更好抵御車市低迷甚至會給他們的業務帶來好處,使更高效、能提供更優質服務的經銷商獲得優勢。
在麥克拉蒂接手的北京燕寶集團下轄的4S店內,在客戶休息區,專門按摩師正在為兩位客戶做足部按摩。更為細致入微的服務俘獲部分中國消費者的心,但不少外商投資者都隱晦地表示,新手眾多的中國交通事故發生頻繁,為汽車修理業務帶來巨大利潤空間,也成為外資熱衷投資中國汽車流通業的原因之一。森那美集團甚至在深圳成立專門負責維修的公司,利星行、廣匯汽車都有相當部分的利潤是由維修業務貢獻的。此外,麥克拉蒂今年也將在北京開設一間汽車修理店,每月可以修理1200臺的汽車。
上述意美中國人士則認為外資最大優勢在于資本運作,他以該公司為例,作為跨國企業,不僅能分享其在東南亞10多個國家的管理經理,其在香港上市,在融資方面也無后顧之憂。他還提到,作為新加坡企業,其在國際上的信譽度較好,汽車廠家更愿意跟這類企業合作,其目前在華共有31家斯巴魯4S店,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之中。
新聞分析:“狼來了”,你怕了嗎?
南都記者就外資進入汽車流通業這一現象采訪汽車廠家人士時,對方卻顯得較為平靜。
寶馬(中國)南區市場營銷人士表示,在區域層面看,外資優勢并不明顯,現階段,寶馬通過廠家的流程,對4S店的人員培養和流程規范都有指標,經銷商的服務水平較為均衡。他也分析,許多廠家在網絡布局初期,會希望引進國外的先進經驗。目前,好幾家本土集團在國內都擁有近十家的寶馬4S店,如上海永達集團,“對于寶馬而言,首先考慮的是管理,并不會厚此薄彼。”
知名汽車行業分析師向寒松認為,外資進入汽車流通業是難以阻擋的,對于行業而言,在于樹立了一個標準,將競爭拉到一個更高層面,畢竟此前中國汽車流通業更多是低層次、初級階段的競爭。“把整個行業的死水攪活了,一些已上市的外資經銷商集團,通過估值標的,令投資者對這一行業有一個標價判斷,吸引了更多資本的進入。”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濤,在協會內主管進口車業務的他,一方面肯定外資進入中國流通業帶來的成熟經驗,不少本土經銷商集團也紛紛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做大做強。另一方面,目前不少外資是通過金融公司進來,多數熟悉資本運作,真正既懂汽車又懂資本運作的投資者并不多“許多經銷商集團不懂(資本運作),一個蘿卜價就把自己給賣了”。
安驊汽車副董事長莊小鵬認為,有管理經驗的外資進來,會加速部分能力欠缺的經銷商的淘汰速度,“但我也了解過幾家外資4S店,同樣也存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一句話,內資企業要自強,提高管理,發揮主場優勢。”
東風南方作為一家本土的經銷商集團,廣州東風南方總經理孫誠對于“狼來了”并不以為意“汽車流通業本質就是服務行業,主要靠執行層面去取勝,外資不一定更具優勢”。但他也坦承,外資經銷商在文化建設上更花功夫,也更愿意去規范這個行業。
臺灣六和汽車在大陸有15家4S店,但身為外資,該集團并沒有感覺到明顯的優越感,該公司在華的一位臺灣高層也認同“4S店說白了,就是服務行業”,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關鍵看執行,只要廠家的品牌夠強,職業經理人嚴格要求、落實,經營并不會差,很難談外資能為行業帶來革命性的創新。
此外,也有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擔心,以風投為主入華的外國資本,通過短時間資本得利對汽車行業長期來看,利大于弊。值得警惕的是,大量涌入汽車流通業的外資與跨國車企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裙帶聯系,如今年年初,戴姆勒打算收購香港利星行的股份就引起了質疑,業界擔心流通領域將更受整車企業的控制。 (雷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