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歷來節儉的母親總在耳邊嘮叨:買東西一定要講價,做人不能那么實。末了,總是會概括性地加一句:沒有什么是不能講價的。后來我的幾大件都買了才漸漸品出這句話的真諦。前不久買車的過程也讓我充分體會到了一場技巧和耐心的心理戰。
買和賣其實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商家希望能多賺一些,而消費者則希望能多砍一些。但是過低,商家無利,自然不會賣給你;過高,消費者覺得被宰,下次不會再光臨。成功的交易,必定要達成一個消費者和商家都可以接受的價格,是雙贏。
在這場博弈過程中,對消費者而言,砍價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夸張點兒說,買車砍價也是一場斗智斗勇的心理戰。消費者以矛進攻,商家憑盾防守。對一名消費者來說,最終是否能夠攻破商家的防守陣勢,與手中這柄長矛怎么用有很大關系。不管是暴風驟雨的集中進攻,還是瞅準破綻后的致命一擊,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場戰斗中,不僅比技巧,還要比耐心。
這種技巧和耐心,在某些時候尤顯珍貴,比如在買車旺季的“金九銀十”。如今“金九”已去,“銀十”過半。根據信息分析,9月份各車商雖使盡了渾身解數搞促銷擺出了一片繁榮景象,可銷量數字并未見回升。由此筆者預見,10月份將迎來一場同樣洶涌的降價狂潮。在這種市場背景下,知己知彼,仔細研究市場動態、價格行情,并耐心比對車型,到市場上看車、試車,仔細詢問買車的各個環節,才能找出砍價由頭,說中其要害,突破商家的防守,為自己謀得更多降價空間,從而買到自己稱心如意、價格更低的汽車。(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