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汽車新聞
    日產看好中國市場 發力純電動汽車領域(圖)
2010年04月25日 00: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日產(中國)公關品牌部公共關系部總監 沈莉
日產純電動汽車Leaf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中新網4月25日電(段紅彪)在日前開幕的第十一屆北京國際車展上,新能源車成為一大亮點。以“零排放”為目標的日產汽車本次重點展出的三款車型中,即包括明年將進入中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Leaf。日產(中國)公關品牌部公共關系部總監沈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介紹了日產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計劃,并表示日產對今年的中國市場非常看好。

  三大重點車型各具看點

  據了解,這次日產在北京車展上的展臺達到近2000平米,主展臺上的三款車型:純電動車Leaf、今年即將上市的March和輕型商用車NV200都是此次展出的重點車型。沈莉說:“Leaf是基于日產綠色環保零排放的出行理念而推出的車型,該款車已經量產,并在美國收到了6000多份訂單,在日本也已公布售價并接受預訂。日產明年將與武漢市政府進行電動汽車的推廣項目,屆時Leaf將來到中國。”

  即將國產的新一代March的售價在7-10萬之間,這款車是日產基于V平臺的全球車型,據沈莉介紹,日產內部并不把前一代March稱為全球車型,而新一代March則是一款全球車型,因為V平臺是一款非常靈活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研發出很多車型,適合不同國家市場的需求。據悉,這款車型即將在東風日產廣州花都投產,另外全球的四個基地也將投產,日產計劃將在全球160多個地區的市場進行銷售,這對于東風日產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車型。

  NV200則是一款輕型商用車,沈莉認為,這種車在國內還比較單一,NV200的引進對于國內同類車型也是有很大的創新意義。同時,這款車還在歐洲獲得了2010年度國際CDV大獎。據悉,NV200即將在鄭州日產投產并推向市場。日產希望借此為鄭州日產豐富生產線,也希望在輕型商用車領域打開更多的中國市場。

  發力純電動汽車領域

  日產今年在全球展臺都選擇了藍色作為背景顏色,藍色也是日產第一年使用藍色作為展臺的背景顏色,正是希望推廣零排放、低碳生活的理念。在倡導綠色出行方面做出企業公民應盡的義務。藍色完全能夠體現出日產在全球尤其是中國推出的一些車型的理念。

  據介紹,Leaf是日產即將研發的8款純電動車型中的第一款,這8款車型將涵蓋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沈莉稱,美國和日本對于新能源車都推出了很大的補貼,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很大。而在中國市場,日產將于2011年與武漢市政府進行試點項目,由一些大客戶進行Leaf的試用,根據這款車在當地市場的使用情況,再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因此目前尚未確定售價。

  日產看好中國市場

  據悉,日產全球CEO卡洛斯戈恩已連續多次親臨北京車展。沈莉表示,卡洛斯戈恩之所以頻繁蒞臨中國,正說明中國市場對于日產全球市場的重要性。戈恩曾表示,中國市場目前已成為日產除美國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日產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占到其全球銷量的四分之一。同時,日產在中國推出新產品的頻率要遠遠大于在其他市場的頻率,也說明了這一點。

  談及對2010年中國車市的預期,沈莉預計,2010年的中國市場將延續去年的高增長,因為目前中國市場的千人汽車保有量相對美國日本來說還非常低,而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還在不斷增長,很多中國家庭開始購買第二、第三輛車,同時日產在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也開始進行鋪墊。目前,日產已經決定在東風日產工廠擴大產能24萬輛,在鄭州日產擴大產能12萬輛,并且在東風日產工廠實行兩班倒的工作制。沈莉預計到2012年日產的產能會達到90萬輛。

  沈莉稱,日產第一季度的銷量同比有大幅增長,說明日產的車型很受歡迎,即使有一些庫存,也屬于合理的區間。她不認為今年上半年眾多車型的上市會影響到車市的走向。“對于整體車市來講,要看廠商在北京車展上陸續推出的車型種類,以及各個廠商的市場策略。”(中新網汽車頻道)

    ----- 汽車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