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國慶五十周年系列專版》之九
東方之珠 浪漫依然--回歸兩年的香港
作者:張明新
文之一 回歸兩年大事記
一、九七年四季度起,金融風暴正面襲擊香港,股市、樓市大幅下調。
二、九七年九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在港舉行。
三、九七年十月,董建華發表首份施政報告;九八年十月,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連續提出多項致力加強香港經濟基礎和推動香港成為東南亞科技創新中心的措施;九九年三月,特區政府發表首份赤字財政預算案,刺激經濟恢復。
四、九七年十二月,特區政府果斷銷毀了一百五十萬只活雞,處理了“禽流感”事件;九八年三至四月,又應付了“紅潮風暴”中的大規模死魚風波。
五、九八年四月,臨時立法會舉行最后會議;五月,首屆立法會選舉產生。
六、九八年七月,國家主席江澤民再蒞香江,出席回歸周年慶典。
七、九八年七月,現今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香港新國際機場落成,港人告別了使用七十余年的啟德機場。新機場耗資一千五百億港元,候機樓是啟德的八倍,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筑。今年八月,臺灣“華航”客機空難事件中,特區政府應變有方,搶救及時,將損失減到最小(兩人死亡)。
八、九八年八月,特區政府動用千億港元入市干預,穩定股市和匯率。
九、九九年一月,特區終審法院就居留權問題作出一項有爭議性的裁決,最終特區政府尋求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解釋基本法有關條文。
十、九九年七月,香港回歸兩周年慶典,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出席。
文之二 垂制千秋見豐碑
今年七月一日揭幕的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位于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廣場西北,與坐落廣場東北面的“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回歸時中央政府送給特區的禮物)雕塑遙相輝映。紀念碑柱身由二百零六個石環重疊而成,代表著香港在一八四二年至二0四七年的年份。其中代表一八四二年、一八六0年、一八九八年、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四年和一九九0年等六個年份的石環則用較淺色石料。柱身惟一嵌有光環的石頭,是代表一九九七年的年份,突現香港在這一年回歸祖國的重大歷史意義。
紀念碑柱身正面刻有國家主席江澤民親題的“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碑名。基石東西兩面分別刻有特區政府的中、英文碑文,全文如下:
“香港地處中國南疆,水清港深,居民聚族蕃衍,航通遠洋。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后,英國割占香港島、九龍,又挾勢租借‘新界’。香港倚東西交匯之利,以自由港促進國際貿易,厲行法治,民既勤奮,經營有成,且得祖國多方支援,蔚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百年神州,憂患無已,有志之士,無時不圖收復國土。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勢日強,我國宣布于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偉大政治家鄧小平先生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之英明構想,萬眾忻騰擁護。中英兩國政府展開外交談判,簽署聯合聲明,英國政府同意將香港交還中國,中國政府根據憲法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乃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之組織,廣咨民意,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負責籌備成立特別行政區之有關事宜;經推選委員會選舉,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董建華先生為第一任行政長官。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由江澤民主席與查理斯皇儲主禮,舉世矚目,海內外各國嘉賓觀禮者數千人,國旗區旗高揚,歡聲雷動,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山海重輝,誠劃時代之壯舉也。今回歸又二周年,中央與特別行政區政府恪守基本法,居民安居樂業。籌委會決定樹此豐碑,志回歸慶典。所望中華兒女,港人子孫,踵前人勤奮守法之精神,愛國愛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共致繁榮,香港當以國際大都會及中國南方經貿文化重鎮之雄姿,垂制千秋,昌熾無極。”
文之三 金融風暴見真金
一九九七年七月,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伊始,一場來勢兇猛的金融風暴首先在泰國爆發,接著席卷東南亞,隨之擴展到日本和韓國。作為一個高度自由和開放的經濟體系,香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港元匯價受到多次沖擊,令港元拆息大幅飆升,一度上升至三百厘的水平,銀行也被迫加息。港股隨之大幅調整,由九七年七、八月間的一萬六千點高位急劇回落,一度跌至六千五百四十四點,股市市值損失一半。地產市道隨之下跌,樓價比高峰期下跌五、六成。銀行加息也令供樓的市民支出增加,使消費受到壓抑。旅游、零售、飲食等行業出現不景。多家公司被迫裁員以至倒閉。香港經濟進入了痛苦的調整期,九八年出現百分之五點一的負增長。
“滄海橫流,方見英雄本色。”面對金融危機,特區政府采取了果斷措施,沉著應戰。
為了堅守聯系匯率,擊退國際炒家進攻,九八年八月特區政府動用一千一百八十億港元從現貨和期貨市場購入股票,并宣布了三十七條穩住金融市場秩序的措施。此前還暫停執行賣地計劃,穩定樓市。
另方面,政府關注民生,九八年財政年度在大幅減收稅款共達一百三十億港元的同時,又增加巨額公共開支刺激經濟--五年內共投資二千三百五十億港元進行基建,同時開放十萬個新職位遏止失業率攀升。今年提出的首份赤字預算案,進一步提出稅務寬減和凍結政府多項服務收費的措施。
由于特區政府一系列強本節用的舉措,加之外圍經濟環境轉好,自去年第三季度起,香港經濟逐步復蘇,預計今年能達到百分之零點五的正增長,至今年八月二十五日,股市已回升到一萬三千四百七十九點,較最低時上升一倍有余,樓價從低點回升一成到一成五。
文之四 數碼港口落香江
數碼港可以理解為信息港、資訊中心。金融風暴給香港經濟造成的破壞如此之大,暴露了香港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自八十年代以來香港制造業衰退后,經濟增長主要依賴金融業和地產業支撐,容易受到國際短期游資的沖擊。
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上任伊始就提出發展創新科技、使香港經濟更加多元化的目標。他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資訊新紀元”的概念。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香港“要成為在發展及應用資訊科技方面的全球首要城市,尤其在電子商業和軟件發展上處于領導地位”。今年行政長官出訪時又反復強調,香港的長遠發展目標是建設“亞洲首要的國際都市”。
特區政府成立了由華人科學家田長霖擔任主席的創新科技委員會,和包括外籍人士在內的策略發展委員會,提出提高香港競爭力的建議。九八年底特區政府據此制定了名為“數碼二十一新紀元”的資訊科技策略。它的主要目的是,致力于加強香港的資訊基礎建設,使香港成為網絡相連的世界中領先的數碼城市。這項策略包括四大措施:一、發展高容量電訊網絡;二、建立一套開放使用和界面共通的資訊基礎設施;三、培訓市民應用資訊科技;四、把香港發展成為亞太區的互聯網中心。
今年三月,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預算案中正式提出“發展數碼港”,提供重要的基礎建設,吸引資訊服務公司匯聚香港。這些公司將以財經服務、電子貿易、廣告、娛樂及通訊等行業為對象,提供多媒體服務。數碼港選址于香港島西部海濱,興建寫字樓、數碼廣場、商業樓宇和配套服務設施,總投資一百三十億港元。
“科技興港”的構想,得到內地和國際間科技工業界的熱烈響應,知名資訊企業紛紛表示愿意成為數碼港的租戶。一時間跟科技工業沾邊的香港上市公司股價節節上升。現在香港立法會已經通過撥款九億六千萬港元,發展數碼港首期工程。此外,位于香港東北部的科學園也已經填海造地,開始打樁。兩項目首期工程預計二00一年完工。
無論數碼港的前景如何,重要的是港人已經從炒樓炒股才能發財的慣性思維中走出來,轉向依靠科技興港的發展思路。特區政府并決定設立應用科技研究院,首期注資五十億港元,資助有助香港制造和服務業創新及提升技術的具體計劃。除了資訊科技,部分企業家還提出香港發展“中藥港”、“生化灣”等構想,顯示特區政府致力發展高科技的政策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共識。
文之五 情意升溫迪斯尼
融匯中西文化的“東方之珠”色彩迷人,旅游一向是香港的支柱產業。但金融風暴后,受港元匯率較高的影響,來港游客大幅減少。特區政府采取了多項減免稅費的措施,推動旅游業復蘇,從九八年七月開始,赴港旅游人次已經連續十余個月保持增長,今年首季赴港游客二百四十七萬人次,同比上升百分之十三。去年香港旅游業總收入達五百五十億港元,占生產總值百分之四。
然而,香港旅游業要鞏固發展,還面臨著景點陳舊等問題。為此,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今年預算案中提出,將提供五億港元貸款,對海洋公園進行部分重建;推出大型游輪碼頭項目;加緊興建迪斯尼主題公園的談判,“曾財神”并將其與數碼港并列為振興香港經濟的兩大項目。
“萬人迷”的米奇老鼠可能落戶香港的消息立即引起輿論極大興趣。借用曾蔭權的話說,迪斯尼與香港的“地下情”經過多時的接觸試探已經發展到“公開戀情”的熾熱地步。
迪斯尼與香港能不遠萬里相互吸引,乃是各有之長。米老鼠繼日本之后,尋找在亞洲的第二個家已有多時。該公司老板艾思納曾考慮過多個國家,幾經權衡,還是覺得“十億人口及迅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潛力龐大”。后來香港又憑借其出入境便利和資金進出自由而擊敗內地競爭對手珠海和上海,終于贏得米奇的放心。
一旦迪斯尼落戶香港,每年能吸引二百萬游客并提供一萬二千個就業機會,刺激當地消費。
據說,迪斯尼在日本和法國落戶的條件包括拿走大部分利潤和要求免費撥地及提供基礎設施等。為此,香港特區政府表示,會決定拿出最優惠的條件、“不惜一切代價”(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語),力促迪斯尼落戶。
最新消息說,雙方可能在今年九月簽約,香港迪斯尼會選址于大嶼山香港新機場附近。
這將是“東方之珠”的又一個美麗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