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管改革大方向值得肯定,不過,美聯儲權力空前龐大的全能型監管機構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其一,美聯儲的金融監管職能與美聯儲制定并執行貨幣政策的職能是否出現沖突?美聯儲在大權在握的前提下能否繼續保持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美聯儲能否在各個不同的政策目標之間取得平衡,而不是短視行為。其二,誰來監管美聯儲?現在能否對真正掌握實權的美聯儲構成有效制衡還未可期。而一旦具有“系統重要性”的監管機構對形勢出現誤判,其危害可能更大。次貸危機表明,危機的爆發與美聯儲貨幣調控失誤有很大關系。今后,美聯儲如何規范自己的決策?這將涉及到全球監管體系如何構建和政策監督的問題。
對于中國而言,中國金融監管體系進行全面改革的時機因為這場危機而提前成熟。雖然,我國處于金融潛化階段,金融結構、金融資產與資源分布以及金融資產管理組織發展還比較滯后,但是隨著外部風險的加大和本土金融體系的發展,我國建立符合現代金融風險特征的,涵蓋制度監管、市場監管、全程監管、協同監管等形式的監管框架,已是大勢所趨。同時,后危機時代,金融監管體系正在成為新的博弈的杠桿,金融監管也成為國家新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如何在全球資本流動風險的監管、各國匯率波動的監管以及紅利分配方面,參與全球監管體系建設也刻不容緩。
(張茉楠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
![]() |
【編輯:王文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