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TOD模式,就是科學構筑城市軌道、快速公交、常規公交干線等大流量的公共交通通道,支持大規模人口自由流動和集聚,并以此為主線、以人流最密集的公交樞紐為節點,引導生產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進一步向“點軸”集聚,形成一批區域性服務集聚區,從而整合區域城鄉資源,引領城市功能升級,形成與綠色交通模式相耦合的土地集約開發模式和城市內涵增長格局。
換句話說,TOD模式就是把公共交通的一體化、特別是城際軌道交通的一體化,跟城鄉規劃布局和土地利用結合起來,從而優化城鄉區域空間格局。
到2012年,珠三角9市將基本建成城際軌道交通;到2020年,基本形成“三環八射”的城際軌道交通網絡架構,并以此為骨干形成區域快速公交走廊。依托于這一公交走廊,一種全新的土地開發模式———公交引導(TOD)開發模式也將在珠三角推行。
根據《珠三角城鄉規劃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公交走廊沿線及站點周邊地區將適度提高土地開發強度,緊湊布局居住、辦公、商業、公共空間等功能。尤其在重要節點的站場周邊800米的范圍內,形成功能多樣的“城市綜合體”。珠三角公民的生活方式將由此發生重大改變。
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勁松表示,TOD模式的推行將會極大改變珠三角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環保綠色出行將成為時尚,而利用大運量的區域性公共交通,百姓可以更加方便地享受不同城市的公共服務和生活氛圍。“比如說我們可以住在佛山,早上在廣州喝茶,上午在深圳購物,晚上到珠海體驗濱海休閑生活。”大量的人口也將聚集到公交走廊沿線的新區、新城中。
把公共交通一體化跟城鄉規劃布局結合
TOD模式是近日公布的珠三角五個一體化規劃中的一大亮點。
實際上,在以低碳作為發展導向的今天,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推進產業、能源、交通、建筑以及消費方式的低碳化外,都開始注意到區域和城市(鎮)的空間格局、土地使用方式是否低碳,并著力通過大運量公交構建多中心、緊湊集約的大都市空間結構。如巴西的庫里提巴利用公共交通廊道引導區域集約發展,新加坡以捷運系統引導新市鎮建設的模式,都被認為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典范。
在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勁松介紹,1990年到2008年近20年間,珠三角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從1067平方公里擴張到8495平方公里,增長了8倍,年均增長11%,照此趨勢,5年之后就將達到聯合國30%的建設用地警戒線。“珠三角必須大力推廣低碳建設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走‘高集聚、高效能、高質量’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而根據規劃,珠三角將投入7834億元用于包括珠三角城際軌道、出省鐵路、區內干線鐵路、城市軌道在內的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建設里程將達4936公里,基本建成“三環八射”的城際軌道交通網絡架構,并以此為骨干形成區域快速公交走廊。到2020年,珠三角將建成以廣州為中心、主要城市間1小時互通的城際軌道交通網,大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更將達到60%以上。
TOD模式在珠三角推開由此有了充分的硬件基礎。
公交走廊沿線建一批城市(鎮)新區
對區域公交走廊沿線及站點周邊地區適度提高土地開發強度,圍繞站點緊湊布局居住、辦公、商業、公共空間等功能,珠三角將建成一批城市(鎮)新區。
![]()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