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經銷商”經營戶:菜價開始翻跟斗
8元進價+4元利潤——12元/公斤
徐阿姨在三里亭農貿市場租有一個1.5米長的標準攤位,以賣蔬菜和雞蛋為主。
8元/公斤的小尖椒,徐阿姨輕松加價4元,以12元/公斤的價格零售。徐阿姨說三里亭農貿市場菜價算便宜的,到市中心這個價格肯定不止。
果然,記者發現,同一批小尖椒,國慶期間在杭州市中心一些農貿市場,最高被賣到了15元/公斤。
其他蔬菜“最后一道手”價格飆漲的現象也如出一轍,如被商販們視為最薄利的青菜,像老郭這樣的頭道販子,基本上每公斤賺2毛就出手了,而農貿市場經營戶進價4.6元/公斤,售價5.6-6元/公斤;大白菜,農貿市場經營戶進價2.4元/公斤,零售3.6-4元/公斤。
“普通菜翻一番,高檔菜加個三四塊每公斤”是“規矩”
農貿市場經營戶,收入頂一個中層白領
新華社記者在北京的調查發現,菜價在“最后一公里”飆升有一個原因是從批發市場到市區,很多運輸車因為“身份”非法容易被罰款,這部分罰款也被轉嫁到菜價上。但是,杭州市場類似原因并不突出,凌晨出動的廂式小貨很少被罰。
“菜價看起來是在我們手里一躥而上的,可真不是我們‘黑心’。”徐阿姨說,像她這樣做零售的菜販子受制于銷售量,這使他們不得不提高單價從而保證利潤。
“普通菜翻一番,高檔菜加個三四塊每公斤”,徐阿姨說這是農貿市場約定俗成的“規矩”,“到底怎么定價也沒有什么硬杠杠,一直以來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那么一個普通農貿市場經營戶的利潤究竟有多少?記者調查了古蕩農貿市場、三里亭農貿市場、翠苑農貿市場等,一個標準攤位的經營戶成本構成基本如下——
![]()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