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1日電(王曄君)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數據顯示,同比上漲4.4%,漲幅比9月擴大0.8個百分點。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桂田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專訪時表示,10月份經濟數據并不出乎意料,CPI未來還會繼續上揚,并且不排除央行在年內還將采取加息等政策來調控物價。
黃桂田表示,10月份經濟數據并不出乎意料,跟市場之前的預計相差不大,10月份至年底CPI還會繼續上揚。四年以來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貨幣供應量流動過剩,國外商品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是導致國內農副產品、工業原材料上漲。CPI上漲總體還是貨幣因素在起作用,國內外的貨幣供應量流動性過剩,抬高了CPI的走勢。
此外,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今日在統計局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物價上漲壓力在加大,宏觀調控壓力也在加大。特別是國外新一輪的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對我國經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很重要的影響就是加大通脹預期。
對此官方表態,黃桂田也表示了一致的看法。他認為在這一輪的宏觀調控里面,雖然有通貨膨脹的壓力,但經濟增長有進一步趨穩的態勢。盡管CPI突破了年初宏觀調控3%的目標,5%以內的CPI還是正常的狀態,現在很難說CPI達到了頂點,年底和明年上半年通貨膨脹的壓力都是很大,M2的貨幣存量已經接近70萬億,在短期內很難把貨幣流通性過剩的問題解決。物價有一定程度的上漲,CPI控制在5%以內也能夠維持經濟進一步趨穩的。物價上漲除了貨幣因素之外,還有部分農副產品區域之間的結構不平衡、自然災害等影響,還會進一步的上漲。
通脹壓力一直作為國內輿論關注的焦點。三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前,中國央行就出乎意料的上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即所謂的加息,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 這是時隔34個月央行首次宣布加息。綜合業內觀點認為,此次突然加息,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脹。
在被問及國家對物價調控政策可能會采取什么形式時,黃桂田說,宏觀調控方面國家可能選擇一定幅度的加息,幅度不會太大。因為全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保經濟增長,國際社會的寬松貨幣政策給中國造成宏觀調控的壓力,以美國為代表的寬松貨幣政策會導致了外國因素造成的貨幣流動性過剩,有可能熱錢會流入到中國。國家需加強多流通性和熱錢的調控,動用國家儲備力量對農副產品調節。綜合的來講,不能簡單的使用緊縮性政策,否則會引起新一輪中國經濟波動。
![]()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