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人肯買,3萬一噸我可以馬上出售———而且,價格還可以再商量。”昨日,冉家壩山水麗都11號附12號棉花批發商李老板見到記者如同見到了救星,指著庫房里碼放得嚴嚴實實的捆裝棉花說,自己已連續一個星期沒有接到一單生意,而就在本月11號之前,他的鋪位每日最高銷量曾一度達到5噸。
這里是我市最大的棉花批發市場———冉家壩棉花市場。有近20家棉花批發商,常年銷售棉花在3000噸以上,控制著重慶棉花市場80%以上的份額。記者昨日看到,該市場幾乎所有的庫房,都碼滿了棉花。
與半個月前記者見到的車水馬龍景象形成鮮明反差,如今這里幾乎沒有客戶上門。
就在一周前的11月10日,這個市場棉花最高成交價曾達每噸3.6萬元。風云突變,一周以后,這里的棉價跌至3萬元/噸,且無人問津。價格如此大起大落,李老板之前從沒有遭遇過。
李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倉庫中新進近百噸棉花的進價是每噸3.23萬元,柴油緊缺導致運輸成本由以前的每噸1100元漲到了1300元,加上倉儲和裝卸等成本,這批棉花抵達重慶的到岸成本每噸已經在3.4萬元上下。
“前段時間價格暴漲我才去進的這批貨,本以為每噸能賺上2000元,誰知道虧4000元,還是沒有人要。”李老板說,如果有人愿意出價3萬元,他相信這個市場幾乎所有的商家都愿意拋售。在過去10多年里的大部分時候,棉花價格都在1.5萬元/噸左右波動,今年價格翻了一番,“不正常”,商家普遍對于維持高價沒有信心。
同在冉家壩棉花市場,曾老板正無聊地織著毛衣,她告訴記者,她的一些老客戶,包括區縣的棉花零售商和主城的“彈花匠”(將棉花紡成棉被的工匠),現在都已經停止進貨,“天天打電話問價格跌到什么程度了”。
在渝中區儲奇門,鄰水來渝的“彈花匠”林老板夫婦,正為兩周前進的400公斤棉花后悔不已。他的進價是每公斤36元,“恰好是在價格最高的時候”。他在南坪四公里的一個同行在本月16日進貨,同樣的二級棉花,價格是每公斤27元。
林老板告訴記者,盡管目前是棉被銷售的旺季,但這批棉花用完后,他寧可少接生意也要等到價格穩定了再進貨。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全國棉花價格持續瘋漲。至11月11日,棉花價格指數報收于創下歷史新高的每噸31302元,與9月2日的18012元/噸相比,漲幅近74%,同比上漲超過121%。
漲勢在12日終止。12日以來,鄭州棉花期貨連續3個交易日下挫,16日每噸大跌1070元后,價格指數報收于29916元/噸。18日,鄭棉收于26655元/噸,較上個交易日下跌820元。現貨市場上,據中國棉花網統計,19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為28852元/噸,下跌555元/噸。
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是買賣雙方博弈的結果。而消費者則傾向于“追漲殺跌”。只有當價格穩定并合乎雙方的預期時,供需決定價格的市場定律才會顯現。
本報記者 吳剛
![]() |
【編輯:王曄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