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提質增效步伐加快
本報記者 喬金亮
眼下,畜牧業處于發展關鍵期。如何看待當前畜牧業形勢?肉牛奶牛產業情況怎樣?未來畜牧業發展應從哪些方面發力?在日前舉辦的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2025年年會上,專家學者為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畜產品總量供應充足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4843萬噸,同比增長2.8%;牛奶產量1864萬噸,同比增長0.5%。農業農村部信息顯示,各地落實肉牛奶牛紓困政策,指導優化生產,引導擴大消費,肉牛養殖總體實現扭虧為盈,奶業發展的積極因素正在積聚。6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043萬頭,比去年年末高點減少37萬頭,生豬養殖連續保持盈利。
畜牧業產業素質明顯提升。隨著智慧畜牧業加快發展,環境控制、飼喂、飲水等生產自動化設備在大型規模養殖企業已普遍應用。生豬方面,出欄量排名前12位的生豬養殖企業,自動化設備應用率達85.4%。肉雞方面,排名前12位的肉雞養殖企業自動化設備應用率高達98.3%。奶牛方面,95%的規模奶牛養殖場配有精準飼喂、牛群監測、環境控制等自動化設備,普遍使用數智化軟件進行日常管理。
在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畜牧業經濟專委會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利看來,“十四五”時期,我國畜牧業發展極不平凡,有幾個明顯特征: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對畜牧業提質增效效應明顯;在一系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下,行業集中度提升,中小養殖戶加速退出;生產結構和區域結構變動顯著,豬肉占比降到了60%以下,禽肉占比快速增長,牛羊肉占比穩步提升;大集團與資本化變革加速推進,突出表現在生豬、奶牛和蛋雞領域;樓房養豬大量出現,批次化生產快速興起。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畜產品需求日益多樣化,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生物技術廣泛應用,助力畜牧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王明利表示,一系列支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出臺,為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但也要看到,畜牧業發展仍存在制約和挑戰。一方面,生產效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生產成本仍居高不下,土地資源緊張、環保投入增加等因素不斷擠壓行業利潤空間。另一方面,畜產品價格波動頻繁,市場風險不容忽視,疫病防控形勢仍然復雜。
為肉牛奶牛產業紓困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實現基本自給。業內認為,對照自給率要求和產業形勢,眼下畜牧業要重點關注肉牛和奶牛產業。
2023年以來,肉牛產業遭遇寒冬,牛肉價格降到了近10年來最低,今年產業形勢有所恢復。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曹建民認為,牛肉消費有家庭消費、戶外餐飲、團餐、深加工、預制菜等渠道,進口肉和國產肉要在這些渠道展開競爭。他建議,在利用國外資源上,要與時俱進科學統籌進口牛肉數量及其關稅和配額的關系。在國內肉牛資源利用上,優化養殖空間,根據牛種和粗飼料的稟賦條件,規定相應的區域養殖數量上限;鼓勵種養結合,努力降本增效;圍繞市場需求建立穩定的供應鏈,制定和推廣牛肉分級標準。
當前,原料奶價格處于歷史最低水平。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科學家劉長全說,2023年9月以來,原料奶價格和成本處于倒掛狀態。這既有消費端整體的原因,也有奶業自身的原因。過去,牛奶消費增速超過供給增速。2022年以后,供給增速超過需求增速,行業面臨供給過剩壓力。從產業鏈角度看,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一是原料奶價格指數降幅遠遠大于消費者價格指數和加工者價格指數;二是社會牧場和乳企自有牧場出現了明顯分化。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黃保續此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農業農村部將在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增強競爭力上下功夫,鞏固肉牛養殖的向好態勢,推動奶牛養殖盡早迎來拐點。在政策上,加力落實紓困措施。指導各地落實優質基礎母牛擴群提質等扶持政策,協調金融機構強化信貸支持,加強奶牛養殖場戶動態監測和幫扶支持,有序調減產能,控制新增產能。在生產端,抓好節本提質增效。深入實施養殖業節糧行動,抓好優質飼草生產供應;指導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加大自主育種創新和奶業深加工科技攻關。
聚焦提升質量和效益
畜牧業是有持久內需的大產業,也是與時俱進的產業。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反映了一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農業發達國家該數值一般超過50%,我國畜牧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專家表示,畜牧業要聚焦提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努力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王明利表示,“十五五”時期畜牧業面臨的宏觀環境,首先是資源約束趨緊。測算未來需求和產量后會發現,畜牧業對水土資源消耗和占用很大。同時,環境約束更嚴格,種養結合難度越來越大,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利用以及低碳發展均需重點考慮。目前畜產品過剩只是階段性過剩,保供仍然是“十五五”時期畜牧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應轉向“適銷保供”,提升畜產品營養價值和市場價值。不斷提升生產效率是保供的重要著力點,同時要考慮畜產品差異化發展,根據消費者多樣化需求規劃品種和結構,更關注居民對健康和營養畜產品的需求以及優質優價機制的實現。
有效統籌肉類進口與國內生產。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肖海峰表示,肉類進口的目標是,既能彌補國內產量不足,又不對國內產業造成危害,即確保產需缺口型進口,防止價差驅動型過度進口。為此,一要合理把控進口規模和節奏。編制并定期發布肉類產品供需平衡表,讓經營主體知道缺什么、缺多少,為決策提供依據。二要持續推進進口來源多元化。三要善于利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完善產業損害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監測指標和產業安全評估指標的科學性、時效性。
加力扶持中小養殖場戶。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站長魏宏陽說,2024年全國養殖場戶5739.9萬個,其中規模以下養殖戶5666.3萬戶。中小散戶單個看技術是落后的,但從非糧資源利用、糞污利用、特色畜產品供給等角度看未必落后,他們的生計更不容忽視。2024年全國73.6萬家規模場,中小規模場占主體。中小規模場是穩產保供的中堅力量,要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綜合運用各類政策工具,支持拓展融資渠道,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標準化養殖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
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表示,要關注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加快基因庫建設,構建產學研一體的現代體系,提高良種覆蓋率,為產業發展奠定種源基礎。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統籌解決裝備、飼料等關鍵環節短板,全面提升畜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能力。處理好規模化發展與農戶增收的關系,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在畜牧業發展中獲得更多收益。這些是推動畜牧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需要統籌謀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
- 2025年08月21日 14:12:17
- 2025年08月21日 14:04:51
- 2025年08月21日 1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