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青年“闖”進電商賽道
這個暑假,00后大學生張永“搬”到了浙江義烏,每天穿梭于義烏國際商貿城的飾品檔口選品、砍價、取貨,有時一天要跑幾趟。
這是張永開啟電商創業的第二年,他目前是河南一所大學的大三學生,為了兼顧學業和創業,經常鄭州、義烏兩地跑。去年此時,他還不太了解電商行業,如今已帶領6人團隊,在競爭激烈的飾品市場一試身手,電商店鋪的日均拼單量從最初的幾十,到現在達3000單以上。
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從7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今,一批95后、00后“闖”進電商賽道,開啟“創業第一站”。這些年輕創業者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靈活創新的運營理念,依托電商平臺的政策扶持,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斷創造新就業崗位,提供上下游產業鏈就業機會,帶動就業良性循環。
從小白到“全能型”選手,積累“實戰”經驗
去年決定來義烏看一看時,張永的想法很簡單,“來見見世面、闖一闖”。張永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揣著2000元現金,從鄭州坐綠皮火車來到義烏。
鱗次櫛比的商鋪、琳瑯滿目的商品、來自不同國家的客商……義烏的創業氛圍超出他的想象。在各個商貿城轉了幾天,張永頗有收獲。他把目光放在飾品這一品類上,“像發夾這類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快,復購率高,市場活力比較強”。張永瞄準目標,在電商平臺開了第一家店鋪。
00后龔琦大學畢業后,選擇了一條頗具挑戰性的職業發展道路——和同學合作在電商平臺經營項鏈、耳飾生意。創業不易,龔琦挖掘新款的同時,還研究平臺規則和營銷活動,同時上手做客服、運營、打包等工作。這種“全能型”實踐,讓龔琦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大學畢業后,鄭磊磊進入一家電商公司做客服和運營店鋪。后來他決定創業,并敏銳捕捉到大頭圍帽子(61cm-62cm)這一市場空白。通過市場調研,鄭磊磊發現,當時市面上帽子頭圍大多是54cm-58cm均碼尺寸,很多大頭圍消費者為買不到合適帽子而困擾。鄭磊磊判斷這個領域有前景,果斷入局。
從碰壁到破壁,愛拼才會贏
創業沒多久,張永打造出爆款產品向日葵發卡,這次“開門紅”讓張永信心倍增。然而由于缺乏對飾品行業季節性規律的了解,張永在春節備貨上栽了跟頭。
2025年春節前,張永備了不少貨,本想節后延續銷售勢頭,然而春節后產品迅速過季。面對庫存壓力,張永通過“搭配組合”方式,將不同單品和其他配飾組合銷售,消化了庫存。由此,他摸索出門道,“要把握市場規律,注重產品質量和創新,同時打造多樣態銷售模式”。
創業初期,龔琦店鋪銷量不盡如人意,“屏幕都盯穿了,訂單量還是不見起色”。龔琦壓力不小,“如果一天不出單,場地租金就沒法解決”。
改變發生在去年母親節前夕。龔琦挑選了一款珍珠項鏈,結合節日進行營銷,銷量大漲。這次經歷讓龔琦意識到,要結合具體時間節點,借助平臺力量,實現產品銷量增長。7月上旬,為推廣新品,龔琦報名參加了平臺一項推廣補貼活動,受益于拼多多“千億扶持”計劃惠商政策,新品銷量快速增長,“每銷售一件商品,官方補貼50%”。
創業之初的鄭磊磊陷入供應鏈困難。雖然大頭圍帽子細分市場潛力巨大,但生產這類特殊尺寸帽子的工廠很少。他在義烏國際商貿城跑了幾百家檔口,都被潑了冷水。在工廠老板們看來,“帽子一直做的都是均碼,大頭圍尺寸的帽子做出來沒人要”。
鄭磊磊接連碰壁,但他沒有退縮,找到位于上海的一家外貿工廠,這家工廠面向國外市場制作過大頭圍帽子,在春節前的生產淡季接下他的訂單。當這批專為大頭圍消費者設計的棒球帽正式面市后,市場反饋遠超預期,預先準備的2500頂帽子很快賣完。鄭磊磊開啟預售模式,帶著新訂單重返工廠。
對于涌入電商賽道的新青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曉春觀察認為,95后、00后成長于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熟悉數字化工具,擁有超強的市場敏銳度,能迅速捕捉新興的消費趨勢。在經營方式上更為靈活、創新,善于打造個性化品牌形象,創造“爆款”產品。同時,這些青年創業者有韌性,將失敗視為學習機會,能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從創業到創造,帶動更多就業機會
隨著業務不斷擴大,張永招聘了6名員工,分別負責客服、運營、倉庫管理工作。張永意識到,要想長期良性發展,規范管理十分重要。他對倉庫內的商品進行編碼,讓貨物陳列更規整。張永還帶領團隊成員一起參觀合作工廠,讓員工了解產品制造流程,“要懂產品,了解它的賣點,才能更好地銷售產品”。
目前,張永經營的店鋪產品銷量增長態勢良好,他希望未來能提升產品的開發能力,做出一些小眾獨特的產品,借助拼多多平臺發展機遇,把生意做大,擴展團隊,“店鋪經營好了有能力帶動更多人就業”。
鄭磊磊抓住大頭圍帽子市場個性化需求,制作了八角帽、貝雷帽等不同款式,頗受消費者青睞。其公司已陸續招聘50余名員工,合作的核心工廠從1家拓展到5家。談及未來發展規劃,鄭磊磊特別看重人才招聘和培養,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他希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在公司的管理制度、培訓制度完善后,我們會考慮招聘更多應屆畢業生,同時進行培訓”。
劉曉春表示,青年創業者為電商生態注入創新活力。在產品層面,他們創新挖掘消費者小眾、個性化需求,引入許多新奇、潮流產品。從社會責任角度看,一個電商創業項目能帶動運營、客服、美工、物流等多個崗位的就業,創造就業崗位的作用不可小覷。電商平臺可以在多方面支持青年創業者,為他們的優質產品增加曝光機會,在電商規則、店鋪搭建、數據分析、營銷策略制定等方面提供培訓,充分釋放創新潛能,由此激發產業鏈上下游就業機會。
為保障產品供應穩定、售后服務及時響應,龔琦招聘了助理、客服、打包人員等多名員工,與3家工廠達成長期合作。他期待今后繼續擴大經營規模,不斷創造就業機會,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徐丹陽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
- 2025年08月21日 14:12:17
- 2025年08月21日 14:04:51
- 2025年08月21日 1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