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8日,TNT北亞區董事總經理邁克德瑞克宣布,其在中國的首個全國公路定日快運遞送網絡已經建成,該網絡已拓展至中國26個主要城市,計 246條“定日達”線路。
幾乎同一時間,市場傳出天天快遞被海航洽購的消息,據稱海航集團旗下的大新華物流已與天天快遞達成意向控股協議,前者意向控股天天快遞總部約90%的股份。
毋庸置疑,快遞業整合重組之勢已現端倪。
對象:民營快遞數目劇減
據清科統計顯示,2009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8.6億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79億元。中國快遞咨詢網稱,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國快遞市場仍然增長20%以上,是全球快遞業增長最快的黃金市場。
不過,繁榮興盛的背后,隱藏著諸多隱患。2009年冬天,曾被列入“沖擊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名單”的小紅馬,黯然退出耕耘10多年的市場;2010年初,成立10年以上,號稱“低價殺手”的 DDS轟然倒塌。
“服務產品單一,導致同質化競爭,結果是價格戰,客戶得不到很好的服務,快遞企業得不到發展。”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分析師徐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快遞企業已經處于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的危險境地。
按照市場規律,整合已成為快遞行業不得不選擇的一條保命之道。“現在的快遞價格基本已處于虧損邊緣。快遞成本正在不斷上漲,而快遞業因為種種原因,銷售價格難以提高,企業要想贏利,必須擴大規模。”徐勇說,從今年開始,兩三年之內,快遞業將處于整合期。
政策亦助力快遞業整合。2009年10月1日起,新《郵政法》正式實施。新《郵政法》中首次制定了有關快遞市場準入制度的法律規定,明確了包括資金規模、服務能力等6項快遞業務的經營許可。據悉,對于大型快遞企業來說,達到上述標準不算難事,而對于小型民營快遞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來說,被整合將成為一條出路。
網購市場的擴大成為大型快遞企業整合的重要動力。CNNIC發布的《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全國快遞業1/3的業務量由網購帶動,僅2008年網購包裹量就超過5億件。各界認同的是,網購規模將繼續擴大,對快遞的需求亦將水漲船高。
“2010年全國或將有50%的同城快遞企業和20%的區域性快遞企業被兼并重組或轉型,很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整合重組行為。”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黎雪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推斷。
方式:“風投”進入需要時間
“風投”已經嗅出快遞行業里的商機,頻繁接觸多家民營快遞企業,其中不乏IDG、聯想、阿里巴巴等。不過,徐勇發現,“現在‘找對象’的多,建立‘戀愛關系’的少,能談成的更少。”
黎雪榮的結論是,“從長期來看,風投展開大規模的具體行動是一種趨勢,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只是目前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等待。主要原因可能是:雖然新《郵政法》出臺,但信件的專營條例還沒有得到明確定論。另外,快遞企業管理團隊、網絡的能力不強,財務管理不規范,其他經營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地方。”
讓徐勇有些惱火的是,由于快遞行業監管不嚴格,一些風投純粹出于投機心理,試圖染指快遞業。徐勇說,快遞行業整體較弱,經不起投機性質的風投攪局,拔苗助長最終受損害的還是快遞企業。
除了“風投”等資本的青睞,市場認為,在數量高達5000家的快遞行業整合過程中,橫向并購、縱向并購等各種重組方式均存在一定的機會。
橫向并購上,市場上可供整合的直營快遞企業基本上已被瓜分完畢,投資者的選擇只能是加盟性質的民營快遞。黎雪榮表示,“投資者一般都比較看重財務數據,而加盟模式的快遞公司很難拿出專業的令其滿意的財務報表,另外傳統的加盟模式,只是片面追求擴張網點,管理方面比較混亂,這會增加重組整合的難度。”
在外資并購方面,雖然新《郵政法》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但是,《郵政法》并沒有對“外商”概念加以詳細界定。對于外資來說,收購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快遞企業,進而“迂回”進入國內快遞市場或將是外資快遞企業的現實選擇。事實上,這樣的案例已經出現,如TNT全資收購天地華宇等。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李魯輝更看好縱向并購,認為快遞企業整合交通運輸企業將是主要的并購形式。李魯輝說,國際快遞行業發展經驗表明,航空運輸是提高快遞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前順豐速運參股順風航空,民營快遞企業已正式進軍航空快遞市場,隨著國內快遞企業實力不斷壯大及航空領域的逐步開放,民營快遞企業參股、控股航空企業的條件正在日漸成熟。
此外,中國大量加盟性質的民營快遞企業的存在,亦決定了可能出現快遞企業收購自己加盟商這樣的并購方式。圓通快遞營銷中心總監項穎民便曾公開表示,圓通采取循序漸進、逐步并購的方式,先在網點進行小地區兼并,然后再慢慢擴張到城市之間的并購。(李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