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0家創業板公司的現場推介結束,各主承銷商給予的參考詢價區間浮出水面。根據參考詢價區間,10家公司對應的2009年市盈率平均在33倍至41倍之間。業內人士對此普遍表示,首批創業板企業的市盈率比較合理,這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理性的定價對市場各方都有利。
“創業板首批10家公司詢價區間以及市盈率都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也符合目前的市場預期。” 一家投行總監表示,這次定價主要以中小板作為參考,因此市盈率也靠近中小板,比較合理。
目前創業板企業的市盈率是適中的,這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后,一、二級市場的價差已經縮小,所以一級市場的定價向二級市場靠攏,新股定價已經很理性;另一方面是創業板的開戶量還有限,所以定價方面也要有所考慮。此外,創業板企業上市后是否能保持高增長以及其創新性的體現等都具有不確定性,這也使得第一批企業的定價比較謹慎。
“中國建筑的市盈率都50倍了,中小板公司市盈率也都超過30倍,創業板公司的市盈率在30多倍,并不高。”部分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有券商研究報告對全球創業板和對應國家的主板市場市盈率研究后發現,各國的創業板相對于主板市場至少有30%以上的估值溢價。
而成長性也被認為是創業板產生估值溢價的主要影響因素。從對主板、創業板市場成長性的比較分析來看,NASDAQ市場的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等明顯好于主板市場,創業板年收入平均增速為12.39%,而主板市場僅為8.77%。
具體到中國的創業板市場來看,上述投行人士認為,雖然與主板市場相比,創業板企業的盈利模式比較新穎,企業成長空間都比較大,因此價格應該要比中小板高些,但考慮到這是首批創業板,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例如風險比較高等,因此把這些因素折扣后,價格最終向中小板看齊也是合理的。
目前30多倍的市盈率不能以高低來判斷,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具體企業要具體分析,要區別對待不同企業的市盈率。理性的定價,對市場參與各方都是有利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