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十二月三十一日電 (記者 趙勝玉)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后,中國自東盟進口的產品中,將有百分之九十三的產品實行零關稅,對東盟平均關稅將降低到百分之零點一。面對即將實施的“零關稅”政策,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可謂亦喜亦憂。喜者,中國-東盟自貿區這個巨大的市場,為馬來西亞中小企業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憂者,中國龐大的制造業能力,將會對相對弱小的馬來西亞的企業造成一定沖擊。
對于馬來西亞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從馬來西亞相對窄小的兩千多萬人口的市場,一下子面對中國十三億人口巨大的市場,無疑為其擴展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用馬來西亞馬中經貿總商會會長楊天培的話說,就是小商品面對了大市場。馬來西亞貿工部長慕斯達法說,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出口中國的本地商品享受零關稅,這將惠及本地商家。
就像一柄雙刃劍,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在面臨一個巨大的市場的同時,也面臨著中國眾多優質產品的沖擊。一項統計顯示,本地制造廠商的生產工藝相對落后,效率不彰。而中國大部分工廠十之八九為近十年所建,工藝先進,技術領先。面對中國強大的制造業,馬來西亞商家無疑會面臨一定的沖擊。
因此一些馬來西亞商家明顯表示了對開放市場的擔憂。大馬中華工商聯合會會長鐘廷森認為,馬來西亞私人企業,尤其是制造業尚未做好全面準備,迎接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到來。
他說,馬來西亞政府有必要重新看待這項措施實施后,對馬來西亞國內制造業帶來的打擊。
馬中友協秘書長、海鷗集團董事經理陳凱希亦表示了同樣的憂慮,他說,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是好的,但短期內可能會對本地制造業造成一定的沖擊。
而慕斯達法則對此表示樂觀,他說,馬來西亞與中國及其東盟國家展開競爭,各行各業可獲得正面效應,可以同步提升。他說,有競爭才是好事,這樣的競爭不會破壞市場的。此間多位知名商家也持同樣觀點,他們認為,面對競爭,未必不是好事。馬來西亞一些中小企業要生存,必須進行產業升級,提高技術含量,提升產品品質。而對于整個馬來西亞來說,亦是調整產業結構的大好時機。(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