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 中新社發 杜洋 攝
中新社北京九月九日電(記者 俞嵐)中國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工業用六十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二三百年的歷程。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制造大國,工業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工業主管部門負責人,李毅中對中國工業“全景圖”了然于胸。在他看來,六十年間,中國工業取得了六大成就。
——現代工業體系全面形成,實現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轉變。中國工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成了全面的、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現代工業體系和現代信息產業。包括由完整的原材料能源工業、裝備工業、消費品工業、國防科技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組成的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和豐富的配套鏈條。
按可比價計算,一九七八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僅有一千六百零七億元,二00八年達到十二點九萬億元,增長了七十九倍。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二00八年,工業所占比重達四成三,推動中國經濟在世界的位次不斷前移。
——一批工業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目前,工業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的已有二百一十種。其中,鋼產量一九四九年僅為十五點八萬噸,不到世界總量的千分之一;二00八年,粗鋼產量突破五億噸,占全球產量的近四成。原油產量一九四九年只有十二萬噸,二00八年達到一點九億噸,是一九四九年的一千五百余倍。汽車產量一九五九年為一萬六千輛,二00八年達九百三十四萬輛。
——尖端領域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從“兩彈一星”,到“神舟七號”,中國工業在載人航天、大運載火箭、月球探測、衛星導航及高性能計算機等一些尖端領域完成歷史性飛躍。
——技術進步顯著,自主創新能力增強。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形成了比較健全的產、學、研體系。目前,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國產機組已達八成以上;年產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產化率達九成;國產一百萬千瓦超臨界火電機組、國產七百五十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已投入運行;日產四千噸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六十萬噸乙烯、三十萬噸級合成氨、百萬噸級鉀肥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實現自主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成為國際三大主流標準之一。
——工業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輕重工業比例趨于合理,重化工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產業飛速發展,規模躍居世界第三,出口額躋身全球前兩位。以信息產業、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已成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通信網絡和用戶規模全球第一。一九七八年到二00八年,中國電話普及率從百分之零點三八提高到七成四,移動電話普及率從一九九0年的不到百分之一提高到二00八年末的四成九。目前,中國電話普及率已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到二00九年六月底,互聯網上網人數達三點三八億,普及率為百分之二十五點六,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