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后,江蘇昆山部分企業出現了招工難現象:火車站出口設攤“搶”工人,電線桿上貼滿招工信息,中介免收求職傭金,企業門口掛起招聘橫幅,甚至到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小區發傳單“逮”人。
與企業四處“招兵買馬”相比,80后、90后的新生代農民工應聘者卻不緊不慢地轉悠,對工作崗位挑挑揀揀。
不想“被動就業”
24日上午9時,阿強買好一份求職報紙,走進昆山市人力資源市場。阿強生于1990年,江西宜春人,染了黃色的頭發,身穿運動休閑裝、藍色牛仔褲,脖子上掛個MP3播放器,用的是智能手機,講一口普通話。比起大城市的同齡人雖不算時尚,但遠比父輩出來打工時的“行頭”體面得多。
在入口處,阿強對保安公司1600元包吃住的大幅招聘廣告一臉漠然。“保安、普工、端盤子這類體力活,我看不上。”阿強說。
像阿強這樣的85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更加注重工作崗位、福利待遇、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空間。
在招工信息欄前,站了不少年輕人,一些人用手機把信息拍下來,甚至用手機上網隨時查詢企業的口碑等信息。很多新生代農民工都表示不想“被動就業”、“隨便就業”。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昆山火車站隨機采訪了幾個求職的年輕務工人員,他們對于物流企業、餐飲企業和化工行業提供的普工崗位并不感興趣。
“前幾年,一個普工,比如裝修工、搬運工都有許多人搶著要干,現在工資上漲了兩成,年輕人還是不愿意干。” 職業中介李老板說。
不少企業招聘者感嘆,新生代農民工比較有想法,不愿意一直在流水線上干體力活,他們跳槽率高,經常炒老板的魷魚。
長三角普遍“招工難”
“今年的情況確實不如去年,去年開春,這里都登記1000多人了,今年還不到200人。一個家具廠急需技術工,缺口有1000多個,可就是招不到人。”李老板說。
昆山市委宣傳部新聞發言人李金海說,昆山市組織有關部門分赴西北、中部多個省市區招工。即便如此,部分企業仍要面對工人“春荒”,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最需要人手的流水線上更顯捉襟見肘。
不僅是昆山,長三角的江浙滬企業普遍面臨“招工難”、“用工荒”現象。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上海市多個來滬人員就業服務中心了解到,今年開春,企業用工需求明顯增長,盡管不少企業提高了工資待遇,仍無法滿足招聘需求,有企業開出百余人的用工清單,但一天只能招到十余人。
用工大省江蘇今年的用工缺口超過往年。服務員、裁縫工、操作工三類農民工是江蘇目前最緊俏的,保安、數控車床、電焊工、鉗工也普遍稀缺。
上海一水處理企業生產總監李介興說,他覺得現在招到合適的員工很難,即使月薪3000元,農民工除去租房1000多元、日常開支,最后仍所剩無幾,生活成本偏高,嚇跑了很多求職的農民工。
開列雇主“黑名單”
昆山新生代農民工群體通過QQ、論壇以及手機,交流工作心得,有部分企業上了他們的“黑名單”。在他們“黑名單”上的兩家企業已經連續招聘多日,用工缺口還有1000余人。
來自河南的小莊說:“我不像過去那樣盲目找工作,而是有針對性地了解企業,對于血汗工廠,堅決抵制。就是回家,也不去‘黑名單’的企業工作。”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偉表示,表面上看,民工荒與經濟回暖有一定關系,但背后存在結構性原因:農民工群體正在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替換,新一代農民工的價值觀念相對于其父輩,已發生巨大變化,更關注工作環境、薪酬制度、職業發展空間以及工作的尊嚴,他們大多難以接受“被歧視”。這需要企業改善工作環境,跟上新生代農民工的新觀念,否則一些薪酬競爭力不強、企業福利較弱的企業,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值,有可能被他們拋棄。 (周文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