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與2005年“非公36條”相比,“新36條”開放了石油天然氣、金融業、保障性住房等三個新領域。更為重要的是,“新36條”極力避免走政策“好看不好用”的老路,試圖以股權投資等具有操作性的細化規定,指導民資進入壟斷領域,這種態度是正確的,壟斷領域“放而不開”的根本原因是:我們不缺綱領,但需要一條“坦途”。
5月1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稱新36條)。消息一出,A股大幅反彈,重守2700點。
新開“三扇門”
“對比過去政府發布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來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是最新開放,且最值得關注的領域,過去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是完全由中石化和中石油一南一北劃江而治。”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張漢亞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新規對民間資本進一步細化的過程中,將政策重心放在解決民間投資面臨的市場準入障礙方面。
從2001年起,我國便開始積極促進民間投資的發展。2001年12月,國家計委就發出了《國家計委關于印發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的通知》;2005年2月,國務院就出臺了“非公36條”,明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電力、電信、鐵路等壟斷領域。
專家表示,相比“非公36條”,此次新規,將開放領域已經細化至鐵路支線、干線建設以及電信運營領域,除此之外,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域也將向民資開放。在金融服務業方面,新36條將放寬限制,鼓勵民間資本興辦中小城鎮金融機構,提高民營金融機構的服務比重。
壟斷“放而不開”
“在‘非公36條’公布后,國家很多壟斷領域已經放開,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在一些領域民間投資不是‘進而復退’,就是在行業內過著‘二等公民’的日子。”國內一家民營航空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抱怨到。
據了解,在“非公36條”發布后,石油、鐵路、民航、電信、鋼鐵、煤礦、銀行等領域相繼有民營資本介入。但從發展過程中看,上述部分領域的“巨無霸”國有企業,依靠其先天優勢,不是強行將民營資本擠出市場,就是壓制著民營資本的發展。
“以鐵路建設為例,2004年曾有民間資本參與鐵路干線的建設和運營,但最后都悉數退出了這一領域,原因就在于民營企業無法獲得鐵路干線的經營權。”張漢亞介紹到。
而在民航領域,上述民營航空企業人士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民營航空公司隊伍已經有所壯大,但從各方面待遇來看,仍不能與大型航空公司相提并論。“任何經營行為都需要謹小慎微。”
試破“金鐘罩”
對此,張漢亞認為,民營資本要在行業中真正發揮作用,需要打破籠罩在壟斷行業上的“金鐘罩”,在部分壟斷領域并非簡單的政策規劃就能改變行業現狀,這需要進一步細化產業準入措施。
“此次新規,在民間資本介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領域和金融服務領域時多次提及了股權投資的方式,這不失為一種細化方式,也是政策所積極推進的一種投資方式。”上海某券商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但如果僅僅是沒有話語權的投資或許已經不能滿足民營資本。”
昨日,A股市場大幅反彈,部分投資者將普漲歸結為新36條的出臺。對此,分析人士表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電信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國防科技工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領域,將會明顯提升相關行業的經濟效率,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最終效果顯現仍需較長時間的等待。短期內,對A股相關行業上市公司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政府投資題材逐漸退出市場之后,政府各職能部門針對新36條在操作層面的細化,或將掀起新一輪的投資風潮。(記者 宋璇)
![]()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