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國建筑披露了網上中簽率和網下發行結果,按照發行價4.18元/股計算,網上網下合計凍結資金1.85萬億元,融資規模達到501.6億元,排名A股第四;51.29倍的發行市盈率也位列第四,并引起了證監會的“關注”。
由于不是在股市最瘋狂的時候上市,中國建筑凍結資金排名相對靠后。盡管如此,仍受到機構投資者的追捧,因為機構普遍預測其2009年每股盈利可能達到0.17元甚至更高。據此計算,則4.18元/股對應的2009年預測市盈率為24.6倍,和目前A股市場以及房地產股票的整體市盈率比較還是有一定空間的。更樂觀的分析認為,中國建筑是我國建筑企業中惟一同時擁有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三個特級資質的企業,其募集資金中有約80億元將投向房地產業務,未來房地產利潤的貢獻率將升至60%,再結合其3427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很難不對其利潤增長有信心。
時移事易,我們確實不需要過于擔心中國建筑會出現破發的一幕,畢竟市場目前還只是在3000點以上跳舞,而且一只發行價在5元以下的股票會使大家降低對其51倍市盈率的恐懼。最重要的是,中國石油和中國建筑這兩個公司除了盤子都很大之外,也沒有太多可比性。無論怎么給中國建筑戴上房地產的光環,它與中國石油“亞洲最賺錢公司”的名號相比都遜色很多。原因很簡單:一是石油比房地產利潤更大;二是中石油的豐厚利潤是實在的,而中國建筑的利潤之夢還要去打拼。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石油比中國建筑更容易迷惑投資者,讓大家失去理性地去追捧。
機構的樂觀是有道理的,而普通投資者在二級市場的謹慎也絕不多余。當機構投資者說“未來不錯”的時候,普通投資者除了多想想股市里狼和羊永恒不變的主題關系外,也要多辯證地理解小馬過河的簡單哲理,不妨直觀地把51倍的市盈率看作一個簡單明了的風險警示。但過分擔憂中國建筑51倍市盈率似乎也意義不大。據說在中國建筑發行前,央行通過公開市場一下子釋放出700億元資金,為這只超級大盤新股發行放松流動性。而股市上周四的較大陰線也和資金都去申購中國建筑有莫大關系。可以肯定,目前的牛市仍然是一個政策市、資金市。當央行釋放流動性為國企上市保駕護航時,與之相對應,51倍市盈率就是一種需要。不過需要思考的是,500多億元資金是否足以撼動當前股市單邊向上的格局?是IPO的重啟搭上了牛市的順風車,還是我們需要一個牛市來刺激消費、保持信心和重啟IPO?當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資金向房市、股市、國字頭公司潮水般涌去時,民營企業和實體經濟的失血未來將帶來多大的整體風險?未來主導管理層政策取向的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還是順勢融資、機不可失?
企業從股市融到資了,以后幾年可以干很多大事,造很多夢,但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謹慎理性和自求多福永遠有效。畢竟在目前的點位,上和下的確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這也更加凸顯了中國建筑上市投石問路的政策意義。可以預料,行情的發展仍然取決于資金,取決于信心,取決于政策微妙的調整和變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