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7月基金流出150億資金 基金倉位下調躲避風險
2009年08月17日 10:39 來源:北京青年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偏股基金倉位降幅最明顯  

  上周股市持續重挫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基金的做多信心,主動減倉的基金數量明顯增多 ———

  上周股市遭遇重挫,滬綜指重新回到了3000點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偏股基金紛紛減倉,基金經理操作分歧加大,但對后市仍然持樂觀態度,大多認為最近調整是快速上漲后的修正。

  -偏股基金倉位紛紛下降

  上周基礎市場繼續維持下跌走勢,在股指下挫中,大小非以及繞道入場的信貸資金都會加快離場步伐,前期涌入的熱錢也加速流出,股指在大跌后也一直難以形成有效的反彈。

  從基金的操作來看,上周股市持續重挫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基金的做多信心,主動減倉的基金數量明顯增多。但整體來看,基金平均倉位仍然保持高位,同時也有少部分輕倉基金尤其是次新基金選擇加倉。

  8月13日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倉位測算數據顯示,各類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基金平均倉位均有下降。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4.62%,比前周下降約1.96%;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9.04%,相比前周下降約2.36%,成為各類基金中倉位降幅最明顯的類型。

  -增減倉操作分歧加大

  上周國內股市出現較大幅度的震蕩調整,雖然盤中并未出現恐慌性殺跌跡象,但總體市場人氣還是比較渙散,兩市成交量連續多日縮量。從基金操作來看,連續下跌的市場環境并未改變基金持續樂觀的投資心態,基金整體上并未出現大規模的減倉行動。

  但由于股指震蕩加劇,基金操作間的分歧也在逐步顯現。重倉基金多減倉操作,低倉位基金則以小幅增倉為主,總體看基金整體倉位仍維持高位。

  從具體基金來看,基金倉位變動分歧較大,單只基金倉位增減不一。測算數據顯示,扣除被動倉位變化后,上周96只基金主動增倉幅度超過2%,其中主動增倉5%以上的基金有24只,增倉基金數量較前周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減持基金數量變化不大,但減持力度有所加大,其中減持2%以上的基金數量有112只,數量小于前周,減倉5%以上的基金數量有54只,數量明顯多于前周。

  -7月基金流出150億資金

  最新公布的深交所7月成交統計數據顯示,7月,基金從深圳市場累計凈流出149.14億元資金。這是從4月以來,基金資金連續在二季度實現凈流入后首次大規模流出,凈流出金額已超過了今年以來基金的資金凈流入深圳市場的總和。

  在深圳市場中,房地產是基金主要抽離資金的板塊,資金凈流出高達212.83億元。資料數據顯示,房地產是基金在5、6月份重點增持的板塊,這兩月總計凈流入128億元。這也就是說,基金在7月內迅速抽離此前凈流入的所有資金,大有“落袋為安”之意。

  同時,房地產板塊也遭到社保基金和QFII等機構的一致拋棄,社保凈流出13.83億元,QFII凈流出12.38億元。個人投資者則成為了“積極”的接盤者,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7月凈流入房地產的資金達243.64億元。

  -投資心態依舊樂觀

  關于目前的市場,諾安靈活配置基金經理林健標認為,目前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但向上的大趨勢并沒有變。一方面,經濟復蘇的預期從陸續披露的宏觀數據中得到印證;另一方面,流動性充裕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改變。今年上半年超7萬億的新增貸款規模是很難持續的,相信也沒有人會預期它能持續。

  至于宏觀調控政策是否會發生轉變,這要看實體經濟的真實情況和政府的態度。而目前實體經濟仍處于復蘇初期,政府近期也多次表態寬松刺激政策不變,與其“感性”地去猜測不如緊密跟蹤實際情況并及時做出正確地應對。多數情況下,正確地應對比經驗性的預測更重要。市場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之后,新的方向也會逐步明朗的。目前來看對經濟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華商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胡志光認為,下半年消費和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仍然有限,為了保證今年完成GDP增長8%的任務,投資增長速度仍需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華商基金投資部總經理莊濤表示,上周的市場調整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市場漲幅過大,中期市場仍然看好,但要密切關注來自資金面和政策面的轉變。這兩個因素如果同時發生逆轉,投資就需要更加謹慎。(范輝)

【編輯:楊威
 
請您登錄/注冊后發表觀點!  進入社區  查看評論>>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