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是不是太多了?業內人士的質疑矛頭指向的是小基金公司。2009年,除了與大基金公司資產規模高達百倍差距的巨大鴻溝,小基金公司還在新基發行市場上敗下陣來。中國證券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上周末,今年以來新基發行規模前十名的基金公司新基發行量占據了總發行量的53.6%,而后十名占比僅為2.3%。這意味著,“大象”不僅占據了基金業的現在,而且擠掉了“螞蟻”的未來。隨著明年新基審批新規的實施,“螞蟻”們的棲息地將更加岌岌可危。
“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
富者越富,窮者愈窮。這是當前新基金發行市場的真實寫照。
基金業的“大象”從新基市場一共瓜分了多少份額?我們將范圍縮小至三季度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五的華夏、博時、嘉實、南方、易方達,或能更清楚地看到“大象”的威力。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共有104只新基金完成募集,總募集額達到3562億元,而前五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1只新基金首募超過1195億元,占據全部新基募集額的三分之一。其中,華夏旗下兩只基金就募得434億元,摘得桂冠;易方達則三箭連發射下397億元緊跟其后。
再看“螞蟻”們。以三季度末基金公司規模排名計算,百億以下規模的有20家。截至上周末,這20家旗下26只新基金累計首募464億元,如果剔除農銀匯理的規模沖量,則19家公司今年以來不過募得322億元,不及華夏和易方達一家公司的募集量。“象蟻之戰”的結局已昭然若揭。
“大象”在新基市場發起的凌厲攻勢,讓諸多小基金公司感到陣陣寒意。一位小基金公司的市場總監向記者感嘆,與大基金公司的新基金發行時間撞車,那簡直是一個“噩耗”。“他們一旦啟動發行,銀行的資源、基民的興趣都會大量轉移,我們就成為被遺忘的角落。而發行市場的餅就這么點大,大公司切走了一大塊后,我們能看到的,就只剩些渣渣了。”這位市場總監無奈地說。
“螞蟻”生存越來越難
新基發行,是小基金公司們實現“做大”夢想的唯一方式。但今年“大象”的鐵蹄,無情地碾碎了這個夢想。那明年呢?新基審批新規或將導致發行量激增,“象仔”的劇增將會進一步侵蝕“螞蟻”的生存空間。這意味著,基金業的洗牌大戲不再遙遠。
有分析師指出,當前基金業的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尤其是在股票型基金中,雖然冠名不同,但“干的都是同樣一件事情”。而在對同質產品的營銷手段上,基金公司可謂江郎才盡,這一塊業務未來必然面臨著行業中不斷洗牌、整合的過程。他表示,基金業的發展瓶頸在于創新力度不夠,而創新業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普通中小基金公司顯然是無力承擔這些成本的。
在當前新基金的發行中,品牌好壞和發行費用高低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而基金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的大小,恰恰又是影響這兩個關鍵因素的根本因素。這其實表明,在同質化業務中,基金公司的品牌不是太多,而是太泛濫,少數有實力的公司已經足以扛起公募基金普通業務的大旗。
十余年規模激增至2萬多億的基金業,或許正面臨一次十字路口的艱難抉擇。是健康地成長,還是繼續臃腫地前行,或許需要壯士斷腕般的勇氣。(李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