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透露,目前公募基金群體還受限未能在二級市場上買入創業板股票,短期內基金仍將駐足場外觀望,事實上,這一措施對前期基金回避創業板風險起到了積極的效果。不過,預計伴隨著創業板上市公司家數增多、股價理性回歸和業績大幅增長緩解高估值,這方面的買入限制也可能有望逐步松動放開。
基金繼續袖手旁觀
創業板股票發行以來極受投資者追捧,第一批創業板股票發行市盈率接近60倍,上市后又大幅上漲;第二批發行時自然會參考第一批的市場價,再加上受賺錢效應的推動,投資者自然爭相申購,結果發行市盈率平均變為80多倍。此后幾批也基本維持在80倍左右。在這種背景下,基金不在二級市場買入創業板股票,一方面有助于創業板整體估值水平向理性回歸,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基金自身控制風險。
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透露,此前他們公司也認真研究了一批創業板公司,選擇了個別公司準備進行投資。但接到公司通知,按要求目前還不能在二級市場買入創業板股票,這一點也得到其他多家基金公司的證實。對此,基金均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認可,尤其是在原先總規模不大,估值水平又較高的創業板市場環境中。“單家公司市盈率過百倍并不一定表明有泡沫,可能這只股票還會繼續大漲,但是如果這個市場整體市盈率在這個水平,那肯定是存在泡沫,因為不可能指望每家創業板公司都能成為中國的蘋果,微軟。”一家公司總經理這樣分析當時創業板市場的估值水平。
高成長緩解高市盈率
不過,原先制約基金買入的一些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首先,創業板上市家數逐步增多。Wind數據顯示,目前共有50家公司已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昨日(2日),又有4家創業板公司正在發行新股,還有8家創業板公司已通過發審委審核尚未發行,市場預期其后續有充足的供應。同時,創業板公司網下配售股也在陸續解禁上市,流動性在增加,截至2月2日,創業板總市值已達到1774.89億,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在加強。
其次,創業板公司的高成長性也正在逐步體現,大大緩解了其高高在上的市盈率水平。在23家發布了業績預告的創業板公司中,預計09年凈利潤增長幅度平均達到了77.83%,增長上限達到100%及以上的共有7家公司。這其中,世紀鼎利預計0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160%-200%,已披露09年年報的同花順凈利潤同比增長94.9%,并且推出了“10轉10派3”的高分配預案,這幾家公司的股價也相對表現強勢。根據這些業績快報,個別公司的市盈率已從100多倍降到了50多倍,這一水平相對于目前的中小板平均市盈率水平也只有10%多的溢價。
此外,自09年10月首批創業板上市掛牌至今已有3個多月,在經歷了初期的瘋狂后,市場整體在向理性估值回歸,并且已有多只股票跌破發行價。
對此,有基金經理表示,創業板是A股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也是未來培育出中國的微軟和黑莓這類極具潛力股票的市場,說到底,最終考驗的是投資者自下而上選擇個股和對其進行估值的能力。即便粗看目前靜態市盈率很高,只要確有成長性還是值得投資。從海外經驗來看,一來創業板估值普遍比主板有所溢價,二來對于成長股,海外也能給很高的估值。
但是因為業務模式新穎,市場對于部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估值合理性肯定會存在相當大的分歧,這就要求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并且要完善摸索出更加科學的適用于高科技、高成長性公司的估值方法。(徐國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