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超過美國,正如中國GDP總量不久將超過日本一樣,說明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上升,卻不能說明中國經濟創造力增強。大國經濟必須有與之配套的具有責任感與全球帶動作用的大企業,這方面我國大企業有待增強。
中國500強企業有三大特點,都說明了工業化初期與政府主導的特征。
第一個特點,集中于重化工業,2009中國企業500強共分布在75個行業中,企業數量排在前5位的行業是:黑色冶金及延壓加工業的企業最多,有65家入圍,占總數的13.0%,排列在第2至第5位的分別是建筑業33家,煤炭采掘及采選業26家,一般有色冶金及壓延加工業21家,電力、電氣、輸變電等機械、設備、器材、元器件和線纜制造業18家,這5個行業500強企業數量占總數的32.6%。重化工業是集聚優勢社會資源結果,在工業化初期的特定階段發生,但從我國精密機床等方面看,尚未具備重化工業的技術優勢,從重化工業利潤到工業先進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二個特點,集中于國有大企業。從2009中國企業500強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排名前三位。工行、中國移動、建行、人保、中行、農行、中化集團分列第4位至第10位。這些行業都有極高的進入門檻,大企業均有國有控股,擁有或多或少的壟斷優勢,高居榜首的中石化每年大叫煉油虧損,總能得到石油提價的及時雨,或者得到政府的補貼。
由于煤炭行業兼并重組,相信不久的將來神華等公司將成為中國企業500強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山西板塊將異軍突起。如果我們將中國所有的大學合并成一所中華大學,該大學從規模上必然躋身世界十大甚至三大之列;如果我們將所有的煤炭資源整合成一個大煤炭公司,該企業必然能夠躋身全球三大之列,但未必能夠因此高歌實力增強。正像我們不能因此斷定山西經濟是中國成長最佳經濟一樣,我們也不能斷定中國500強企業將引導中國經濟走出一條獨具特色、讓全民過上有保障生活的創新之路。
第三個特點,是資金密集型,這意味著社會資源向這些企業傾向性供給。2009中國企業500強的人均資產為284萬元,比上年增加了39.5萬元;制造業企業500強人均資產為110萬元,比上年增加了8萬元;服務業企業500強人均資產為540.63萬元,比上年增加了101萬元。
大量資金的提供換來了人均營業收入的增加,2009中國企 業5 0 0強 人 均 營 業 收 入 為98.2萬元,比上年增加了9.1萬元,這說明人均創造的營業收入還趕不上資金的注入速度,說明為了創造同樣的G D P,這些企業需要的資金量在增加,企業效率未必如預期上升。
令人關注的是如下數據,中國500強營業收入相當于美國企業500強的34.2%,但凈利潤卻顯著好于美國———2009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折合成美元為1706億美元,加上利率變動影響,較上年下降12.4%,顯著好于美國企業500強的989億美元。營業收入低而凈利潤高,說明中國的企業經營環境遠遠好于美國,他們可以用更少的營業收入創造更多的利潤。事實令人生疑,今年上半年中國資源價格遠高于國際資源價格,這應該歸功于政府的收儲等扶持資源性企業的政策,但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制造業成本維持在高位,政府的隱性補貼總要由消費者或者納稅者承擔成本,這次也不例外。
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過去一年來美國企業紀錄糟糕,美國《財富》雜志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美國企業500強統計顯示,2009美國企業500強凈利潤僅為989億美元,較上年大幅縮水84.67%,創下該榜單問世55年以來的最糟糕紀錄。
值得慶幸的是,除了沿海制造企業外,政府對某些行業提供了及時的救助,啟動了刺激消費的政策,加上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巨額資金,使政府能夠拿出巨額的資金支撐某行業。但應該看到,補貼與短期刺激不能成為常態,只有受到嚴厲監管、用更少的資金與資源創造利潤的企業才能成為中國經濟的基石。在計算中國企業利潤的同時,看看中國企業支出成本與組織結構,才能確切地了解中國500強企業的優劣利弊。
理性的贊美,與冷靜的批評,兩者不可或缺。( 葉檀每日經濟新聞首席評論員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