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9月5日,2009年中國企業500強評選結果在杭州出爐。中石化以1.46萬億元的營業收入連續第五年位列榜首,中石油和國家電網公司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入圍門檻大大提高,對企業營業收入的要求首次突破了百億元大關。
從今年最新版本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不難找出許多“強大”之處:如“入圍門檻大大提高,首次突破了百億元大關”,再如,“中國500強與世界500強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總額折合成美元為36805億美元,相當于世界企業500強的14.62%”。而最“惹眼”的見證中國企業“強大”的證據是:2009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首度超過美國企業500強,利潤總額高出后者700多億美元。
但如果細心品讀這份以“強”為名的榜單,我們同樣也不難找出更多其實仍然“不強”甚至是顯得“虛弱”的證據。
比如,國企強勢而民企羸弱的“不強”。統計顯示,今年的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共有331家,占總數的66.2%,實現凈利潤1萬億元,占凈利潤的86.9%,比重仍然最大,繼續保持著絕對主導的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上升,這種趨勢在近年來的變化中尚屬少見”。而見證這一變化的一個明顯實例是,今年的民企老大沙鋼集團僅排名35位,而去年的民企老大中國平安還排在榜單的21位。這表明,“國進民退”的趨勢,通過這份榜單也能得到充分的顯示。
再如,壟斷性行業企業依舊獨大獨強而競爭性行業企業繼續弱小的“不強”。500強中的前10強,無一例外均是壟斷行業的巨頭,如石化行業的中石化、中石油,電力行業的國家電網,銀行業的工商、建設、中國、農業等四大行。而10強以下的榜單,大致也如此,如鐵路行業就有15家鐵路局集體入選,而煙草行業,也有9家煙草巨頭入圍。
壟斷逼人,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利潤的“強大”自然不在話下,但是這樣的“強大”與這些企業自身內在的經營創造能力有多少關系呢?這正如有評論指出的:“中國企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從未遠去。不少企業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行業紅利、資源紅利和政策紅利,而不是管理紅利”。
更深入地看,500強榜單顯露出的“不強”還體現在:產業結構的低端、原始,技術含量普遍不高。統計顯示,中國企業500強中傳統行業占較大比重,顯示出明顯的“重化工”特征。如企業數量排在前3位的行業分別是,黑色冶金及延壓加工業、建筑業和煤炭采掘及采選業。而高端前沿、技術知識密集的新興產業企業在榜單中卻十分少見。對此,甚至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并不諱言:“客觀地講,500強更像500大”。其實,如果進一步細究,就算是“500大”,它們所以能“大”的來源也是相當可疑的——其中有幾個是靠內在的能力自己“長大”、在市場中拼爭出來的?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中國企業500強榜單,能夠向我們啟示多少基于“自勝”的強者之道,并促進中國企業走向真正的強大?無疑還需要我們更多深入地認真反思。(張貴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