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的一片猜測聲中,IPO首發名單即將浮出水面。據昨日《財經網》報道,在33家已過會企業中,桂林三金等3家中小板公司有望率先獲得上市批文,并將于下周開始招股。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到證實,3家中小板公司確實有望打頭炮。不過,兩家公司昨日均表示,尚未有批文的消息。
兩公司稱尚未收到批文
昨日,有消息稱桂林三金藥業和浙江萬馬電纜已獲得IPO批文,這一消息立即引起不少券商人士的打探。不過不論是從證監會和擬上市公司,都沒有證實這一消息。
桂林三金藥業董事會辦公室人士昨日說,目前尚未得知獲得IPO批文的消息,相關保薦人也沒有收到類似消息。下午四點左右,另一家公司浙江萬馬電纜的證券事務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還沒有收到相關消息。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到證實,深圳信立泰也即將拿到批文,3家中小板公司有望打頭炮。
此前,市場對由中小板公司首先獲得IPO批文早有預料。根據三家公司招股書,桂林三金藥業、浙江萬馬電纜、深圳信立泰三家分別擬發行不超過4600萬、5000萬和2850萬股,募集資金規模適中。
“選擇中小盤股作為IPO首發可能是基于對市場反應的考慮。”信誠基金一名基金經理說,IPO重啟已經充分被市場預期,因此只要IPO的發售規模不超過市場預期,IPO基本上就不會對市場產生比較大的沖擊作用。
目前已經有33家公司在證監會通過發審委審核而未獲得IPO批文,這些公司預計總共發行不超過144.18億股,募集資金規模在700億-1000億元之間。
新股開閘難改市場趨勢
從昨日的股市走勢看,滬深股指在午后迅速拉升并雙雙大幅收紅。
“IPO重啟對股市的沖擊是暫時的,市場中長期的表現仍然取決于宏觀經濟的復蘇情況和企業基本面的改善。”國泰金鷹增長基金經理張瑋說,IPO重啟在短期內會對市場形成壓力,但對市場中長期的運行趨勢影響有限。
他分析認為,從歷年的6次IPO重啟來看,不同的時間階段,市場表現也有所不同。例如觀察重啟前后2-3個月的時間,若市場處于熊市或震蕩市,IPO重啟后,市場向下震蕩幅度可能較大。但若將觀察時間拉長至1年,股市運行趨勢仍然延續。
也有一部分機構投資者對IPO的回歸表示了期待。“IPO是市場一個正常的融資功能,如果一個市場沒有正常的融資渠道,那這個市場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信誠基金投資總監黃小堅說,IPO帶來的影響可能只是投資者心理上的、短期的影響。 本報記者 吳敏
- 財富
中小板公司續寫造富神話
桂林三金控制人鄒節明及其親屬身家將超27億
即將率先獲得批文的三家中小板公司分別是桂林三金藥業、深圳信立泰藥業和深圳萬馬電纜。若上述公司上市成功,也將繼續延續中小板的造富神話。
桂林三金藥業以人們熟知的“桂林西瓜霜”和“西瓜霜潤喉片”而知名,這兩個產品在國內咽喉口腔用藥片劑和散劑類市場上的占有率達到20%。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鄒節明。在未上市前,他通過自己和親屬直接或間接持有44.53%的股權。
按照2007年盈利來計算,如果公司上市后市盈率達到25倍,鄒節明及其親屬持有股票的市值將超過27億元。
深圳信立泰的實際控制人為葉澄梅夫婦,持有該公司上市前近99%的股權,若按照2007年利潤測算,公司上市后市盈率達到25倍,葉澄梅夫婦持有股份的市值將超過18億元。(吳敏)
- 籌備
上交所要求詢價對象先備案
昨日上海交易所發布了網下和網上發行的相關細則,詢價對象等均需在證券業協會完成備案才能參加網下發行,IPO詢價過程中亂報價的情況有望從制度上得以解決。
此次發布的《上海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發行電子化實施細則(修訂稿)》已經得到證監會批準,其修改思路也都體現了此前證監會指出的規范詢價、使申購向中小投資者傾斜的思路。
網下申購的主要改動也體現在詢價上。修改后的意見要求,參與初步詢價、累計投標、申購的機構,應在詢價開始前一個交易日12點之前完成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登記備案。未完成的將不得參與網下發行。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協會和交易所的新制度,使得詢價對象的每一個報價都被記錄在案,亂報價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按照規定,初步詢價期間,詢價對象可填報多個價格,每個價格都對應一個擬申購數量,這些都將由主承銷商報送證監會。而在隨后的申購過程中,如果詢價對象報價全部在發行價格區間下限以下,就不允許參與網下申購,而如果在價格區間內,或者超過價格上限,則申購的量不能少于填報的數量。這一點使得機構的詢價價格和真實的申購意愿一致。
證券業協會禁止“高報不買”
IPO開閘在即,中國證券業協會昨日也發文重申詢價過程中的規范。昨日該會發布《關于做好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后新股詢價工作的通知》,明確禁止詢價對象所屬配售對象在參與新股詢價和申購時出現“高報不買”等情況。
中國證券業協會指出的這幾種不規范行為主要包括:高報不買,即詢價報價高于定價區間下限(適用上交所)或發行價格(適用深交所)卻未參加網下申購;已參與網下報價之后又參與同只新股的網上申購;其次是參與網上申購的配售對象使用一個以上的賬戶進行同只新股的網上申購;另外是高報少買,即網下申購的數量低于詢價報價承諾的申購數量。
此前,詢價和申購過程中的不規范一直為市場詬病,不少詢價機構常為新股托升價格,胡亂報價后并不參與申購,中國證券業協會曾公開批評部分參與詢價的機構。(吳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