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其實探討中國制造業哪年超過美國意義不大,規模超越是早晚的事,但品質超越卻很難
“讓我直說吧,中國制造業明年超過美國的唯一途徑,就是美國遭遇某種經濟災難。”8月20日,美國制造商協會主席約翰·恩格勒很直白地對“中國將替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的預測表示質疑。
這一預測是英國《金融時報》8月11日發布的。一周多之后,恩格勒特地為《金融時報》撰稿,表明他和美國制造商協會的其他成員“強烈反對這一預測”。
美制造商協會強烈不滿
8月11日,《金融時報》援引美國權威研究機構Global Insight的一份預測報告說,明年全球制造業的增加值將達11.783萬億美元,中國將占據17%,美國則退居第二,為16%,將結束美國100多年來在全球制造業保持的支配地位。
《金融時報》的報道稱,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國,比原先預期的提前了4年。就在去年,Global Insight的經濟學家還堅持認為,美國制造業的領先地位有望維持到2013年。但是,隨著美國經濟增長減速,他們大幅下調了對美國今明兩年制造業產值的預期。
這個預測引來了美國制造商協會成員的強烈反對。恩格勒認為,中國距離明年趕超美國“相去甚遠”,“即使中國能夠保持其10%以上的制造業實際年增長率,它也要到將近2020年才能達到美國的制造業產出水平”。
《金融時報》結論有偏差
美國制造商協會發言人漢克·考克斯甚至認為,《金融時報》引述的統計數字存在問題。考克斯表示,Global Insight的研究結論被錯誤引用了。“Global Insight并沒有說中國制造業將會在明年超過美國,那是《金融時報》記者說的。”
Global Insight新聞聯絡部主任吉姆·多爾西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則表示,《金融時報》和Global Insight使用的是不同的計量方法,因而得出不同的結論。
他透露,報告原文是這樣說的:“最近經過修訂的預測表明,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制造業大國的時間將比原先預測的提前。以實際增加值的形式來衡量,預計中國占全球制造業的份額將在2016到2017年超過美國。”
規模超越是早晚的事
“其實探討中國制造業哪年超過美國意義不大。”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宋泓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說,“中國制造業從規模上超越美國是早晚的事。”
宋泓介紹,中國制造業增長很快,處在上升勢頭。即使目前因為產業升級,造成一些中小工廠倒閉,外資向中國進行產業轉移的勢頭減緩,但是總體上升的勢頭沒有變。而美國的制造業因為進行產業轉移,一直處于下降態勢。
“超越美國雖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要看到差距,在品質上中國制造業很難超越美國。”宋泓分析,這主要是由于發達國家進行產業轉移,留下的都是高端的制造業,轉移給中國的多是低端的。像德國和日本,中國制造業在規模上早就超過它們了,但是在品質等方面的差距卻難以跨越。
Global Insight的報告也指出,中國超越美國主要得益于“紡織品、基本的金屬產品、電腦設備、家用電器和礦物產品等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而“美國將在航空航天、制藥和特殊設備制造等一些高附加值的制造產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中國目前的這個‘世界工廠’稱號摻雜了不少水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認為,中國的制造業中,外資占有很大比重,即使內資企業的生產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屬于沒有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貼牌加工,現在“談論世界制造業格局根本轉折為時尚早”。(記者張皓雯)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