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2009年一季報披露完畢,“業績拐點出現”的說法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有關統計顯示,披露2009年一季度業績報告的1624家公司,共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37.6億元,雖然同比下降26%,但與2008年四季度實現凈利潤368.06億元相比,環比增長4.5倍。
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環比增長有目共睹。不過如果因此而認為上市公司業績拐點出現的話,則為時過早。
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環比增長是建立在去年四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實際上,去年四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明顯存在著非正常原因。去年一、二、三季上市公司盈利均超過2000億元,而第四季度的盈利居然只有368億元,將原因完全歸結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是不妥當的。
其實,每年的四季度都是上市公司業績的一個低點。去年四季度的情況更加特殊。不僅有正常年份里的賬務清理與計提,而且其他各種非正常因素也都摻雜到四季度里來了,以至四季度的業績更加難看。比如,在金融危機的借口之下,許多上市公司一次性虧個夠,一次性計提個夠。把歷史上隱瞞的各種問題一次性大處理。最典型的如*ST宏盛,去年前三季度每股虧損2.81元,但到了2008年年報,每股虧損高達21.86元,這意味著去年四季度每股報虧了19.05元。
又如上市公司去年炒期貨、股票普遍虧損。如三家航空公司去年均從事航油套保,合計浮虧約200億元;中國中鐵匯兌損失41億元。這些巨額的損失都需要在年報里得以反映,而這些損失的入賬自然就使得上市公司去年四季度的業績進一步下滑。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因此而環比大增,實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僅如此,隨著金融資產價格的回升,上市公司炒股票、期貨又開始賺錢了。如中國遠洋的“FFA”,去年年報公允價值浮虧52億元,到一季報又沖回11億元。同時由于一季度股市行情上漲,交叉持股公司浮盈約在40%左右。
可見,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環比大幅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與主營無關。以此斷言業績拐點出現,實在為時尚早。(皮海洲 湖北 財經評論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