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即將召開,知情人士透露,農發行將有望在金融工作會議上被獲準在農村從事開發性金融業務,從而與國開行在農村開發性金融市場上形成互補。與此同時,農發行的定位也被明確為:在農村金融中發揮“骨干和支柱作用”。
盡管一直被稱為“政策性銀行”,但自1994年成立以來,農發行卻被長期局限在糧棉油收購貸款業務領域。即便近兩年來其業務有所增加,但仍主要限制在涉農領域。事實上,農發行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政策性。
據透露,央行擬定的方案明確提出,將把農發行開辦的業務分為兩類:一是政策性業務,遵循財政貼息的原則,由財政與農發行事先確定損失風險補償機制;二是開發性業務;诖,農發行將被獲準進行綜合性的中長期貸款。
后者正是農發行夢寐以求的。此前,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紛紛開展商業性業務。作為農村金融市場上的唯一一家政策性銀行,近一兩年來農發行也加大了在商業性業務上的探索。
農發行人士介紹,有望獲批的農業綜合性中長期貸款主要就是一些項目貸款。例如水庫修建、農業基礎設施。這個貸款類型的獲批將會大大促進農發行的盈利能力,并增強農發行在農村金融市場的影響力。
盡管如此,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職能調整并不涉及現有的機構布局。有關方面建議農發行將相關業務委托給當地的農信社進行操作,以充分發揮后者的網絡優勢。而農發行也可將精力集中在一些較大的貸款項目。
資料顯示,目前農發行的網點只延伸到縣一級。在農村金融市場上,他所面對的是來自農信社、農業銀行以及郵儲銀行三方的有力競爭。不過,該行一位業務部門人士表示,他們的優勢在于能夠獲得政府貼息的一些較大項目。
與此同時,來自于長期業務開展所形成的業務經驗、市場影響和客戶資源也會為農發行帶來穩定的市場份額。上述業務部門人士稱,盡管國家于2002年放開了糧棉油收購貸款,但至今為止,農發行仍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即是證明。
知情人士還透露,在明確農發行業務分成政策性和開發性之后,有關部門建議農發行在會計方面對政策性業務和開發性業務實行分賬戶核算。對于前者,由財政進行貼息,并有財政部門進行監管。對于后者,則實行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商業銀行監管模式,由銀監會進行考核。
來自該行的數據顯示,2006年,農發行共實現經營利潤87.7億元,同比增長62%;截至該年年底,該行不良貸款率為7.65%,比年初下降2.65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6.27%;剔除政策性業務因素,商業性業務資本充足率達12.19%,資產質量進一步提高。(但有為 謝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