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好買基金研究發布報告指出,盡管私募在一年來整體跑贏公募基金19.04%,但是從絕對業績差別比較,私募基金之間分化比公募更加嚴重。
根據好買數據顯示,排名前10和排名后10的私募基金近6月和近12月分別相差83.28%和73.84%,遠遠超過公募基金的38.4%和28%。另外,排名靠后的私募不但一直跑輸公募基金,而且收益率一直為負值,即使在近6月的反彈中也是如此。
市場:58只私募基金潛水度高達30%
由于私募基金這個行業的門檻不高,私募基金管理人魚龍混雜,私募基金內部業績呈現出極大的分化。業內通常將“潛水程度”作為私募基金不良表現的坐標參考。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市場總監張茹表示,業內通常定義“潛水程度”為最新凈值與歷史最高凈值間的差值與歷史最高凈值的比例,即產品從歷史最高位下跌的比例,這反映了產品漲回原來高水位(即歷史最高凈值)的距離,也就是潛在水下的深度。而只有返回到最高水平,私募才能再征收業績報酬,在高位進去的投資人,才有機會賺錢。
根據好買提供的數據顯示,潛水程度達-30%以上的私募產品有58只,而-50%以下的也有7只。這意味著,這7只產品若想收取業績費,其單位凈值必須翻番,也就是至少要達到100%以上的收益才可以實現,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建議:回避潛水過深的私募基金
由于凈值上漲但尚未高出水面時,不少深潛水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并不能提取業績報酬,投資者因此可以獨享回到高水位前的收益率。不少投資者認為,抄底這些私募似乎有利可圖。
張茹表示,投資者不應貪圖小利。首先,成為潛水艇本身就說明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存在欠缺,至少是中短期業績表現不佳。雖然高水位基本都是在市場高點時創下的,但也有一些好的私募產品充分抓住了市場機會,一樣歷經了2008年的大跌,但業績不俗。如朱雀1,在07年最高點時發行,最大跌幅不超過15%,目前凈值上漲了16%;再如呂俊管理的從容優勢1,一年前發行,最大跌幅也不超過15%,目前凈值已經上漲了23%。
其次,由于長期在水下潛著,可能會有客戶贖回,從而影響資產規模的穩定性,進而可能影響業績表現。同時有些潛水艇鑒于浮出水面無望,管理人也可能放棄努力,或干脆清盤了事。此外,長期不能收取業績費將對私募公司本身的運營將產生不利影響,優秀的人才留不住,很可能會產生業績的惡性循環。(記者 袁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