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對“財富兄弟”驚人相似的發家路
雖然很少有人聽說過這兩個名字,但事實上,多數人對他們都該是既熟悉又陌生。說陌生,這兩人一直行事低調,除了地產界人士幾乎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盡管他們的地產項目已經赫赫有名。但說熟悉,他們倆都有個聲名顯赫的弟弟,而且還是中國商界最有名的兩個“冤家對頭”——蘇寧電器掌門人張近東,和國美電器掌門人黃光裕。
這兩對財富兄弟中,都是哥哥做地產,弟弟賣家電。而更為巧合的是,兩對兄弟的起家和發展道路都有著驚人的相似——兄弟倆共同創業賣家電,事業有成后開始分道揚鑣,弟弟繼續經營家電生意,先后做成中國家電連鎖的老大和老二,哥哥則低調投身地產行業。經過多年蟄伏之后,兩位老大哥則都突然通過資本市場的獨特魅力“一鳴驚人”。而且,這兩對兄弟都有著不約而同的信條——哥哥與弟弟之間的業務、財富都涇渭分明,甚至沒有任何資金上的往來。
家電起家薄利多銷功成之后兄弟分家
20年前,年僅18歲的黃光裕和22歲的哥哥黃俊欽一起把他們那間位于北京珠市口小店鋪的招牌換了下來,由賣服裝改成賣電視。這間小店的招牌只是簡單地由原來的“國美服裝門市部”改成了“國美電器店”。1987年1月1日,是黃氏兄弟的“國美”正式開張做家電生意的日子。由于當時銷售家電的大多是國營商場,一家個體小店怎么才能把顧客吸引過來?當時兄弟倆想出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薄利多銷,這個樸素的信條一直到現在也是國美營銷模式的核心。到1992年,國美的電器生意已經做到了2億元。這時,黃俊欽提出了“兄弟倆不一定要合作,但一定要互相支持”的準則。1993年,黃氏兄弟開始分家,弟弟黃光裕繼續做家電生意,哥哥黃俊欽則轉戰地產行業,并創立了新恒基集團。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黃俊欽已經打造了一個勢力龐大的商業地產集團,項目遍布北京、沈陽、廣州等,包括新恒基國際大廈、北京靜安中心、鵬潤大廈等。
黃光裕在北京創立國美三年后的1990年,在南京鬧市區的一座小樓上也掛出了一個不起眼的招牌“蘇寧交家電”。經營這家店鋪的是剛放棄鐵飯碗辭職下海的張近東和他的哥哥張桂平。當時的蘇寧只是個空調專賣店,當時還算是奢侈品的空調可謂暴利,兄弟倆抓住這個機會叫板當時南京的幾大國有商場,下海第一年就做了6000萬元的生意。到了1992年,蘇寧的空調生意越做越大,并開始進入地產領域。此時兩兄弟決定分道揚鑣,弟弟張近東繼續做家電生意,哥哥張桂平則轉攻地產。但當時兄弟倆有個約定,“蘇寧”的品牌共同使用。
兩家弟弟探路股市先成首富
或許是因為遍布大街小巷的連鎖店招牌,兩個家族中經營家電生意的弟弟都先于哥哥名聲大振。與2003年的18億資產相比,2004年黃光裕的財富一下子增加了87億元。可以說,黃光裕的財富劇增中,很大功勞要歸功于股市。2004年6月,通過對自己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鵬潤進行資產重組,黃光裕終于把他的國美電器送進了香港聯交所,國美歷時三年的上市路算是畫上了句號。3個月后,國美電器首次宣布在香港公開配售股份,募集約12億港元。在這場“左手倒右手”的收購游戲中,黃光裕的身價也一飛沖天,在2004年的“胡潤百富榜”中,黃光裕即以105億元的身家成為中國內地首富;2005年黃光裕再以140億元蟬聯首富。也正是從那時開始,黃光裕開始成為家喻戶曉的財富明星。
與國美電器曲折艱辛的上市路一樣,蘇寧實現在國內A股直接上市也歷時4年多。2004年7月,蘇寧電器成功登陸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成為內地首家直接上市的家電連鎖企業和中國民營零售企業第一股。上市首日,蘇寧股價漲幅100.24%,當天32.7元的收盤價即成為中小企業板第一高價股。隨后不久,蘇寧就躍居滬深兩市的第一高價股。從2004年7月21日上市至今,蘇寧的股價一路暴漲,以8月31日的最新收盤價71.01元復權計算,目前蘇寧電器的股價已高達1270多元!隨著股價的高漲,蘇寧掌門人張近東也一度坐上了中國內地股市首富的寶座。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張近東財富暴漲的同時,蘇寧還通過股權激勵等方式批量打造出一批身價過億的新富豪,蘇寧內部的千萬、百萬富豪已不下幾十人。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