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4月1日電 香港《大公報》4月1日發表題為《大國國防經濟爭奇斗艷》的評論文章說,鑒于全球主要大國社會制度不一,經濟實力差異較大,國防戰略目標不同,因而,它們的國防經濟發展戰略也不一樣。當前,綜觀各大國的國防經濟發展戰略,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美國推動全球戰略。
進入新世紀之后,尤其是2008年以來,由于美國是當前唯一的超級大國,所以只有美國方具有國防經濟的全球戰略。
美國不僅有其全球經濟戰略,也有自己的全球國防經濟發展戰略。從高軍事科技發展看,美國的高新技術發展至今在全球名列榜首,無人可以匹敵。布什政府上臺后,更是重新啟用了里根政府時期注重發展高軍事技術的所謂“高邊疆”戰略,試圖以此達到其稱霸全球的戰略目的。在國防支出方面,2008年美國國防支出高達5000多億美元,若把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追加支出包括在內,其總數高達7000億美元。如此高的國防費支出,主要瞄準全球“多事”地區。不僅如此,美國還建立起面向全球的空軍、海軍,從而充當了“全球憲兵”的角色。
(二)歐盟實行國防經濟合作戰略。
2008年歐盟27個成員實現了經濟一體化,然而,在國防方面,至今尚未實施國防經濟一體化方針。從當前歐盟國防經濟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該地區雖不像美國那樣有面向全球的國防經濟戰略,然而歐盟也有自己的國防經濟合作戰略。這是同美國與其它大國所不相同的。在高新技術上,歐盟各國實行優勢互補,相互協作,走聯合發展高國防技術的道路。這就是所謂的歐盟“尤里卡”合作戰略。不僅如此,2007年歐盟委員會還制定了發展網絡和其它信息計劃,試圖通過發展網絡和信息技術,來振興歐盟的未來國防經濟發展。
在國防生產方面,歐盟的合作戰略亦十分突出。它集中體現在歐盟的宇航和軍事上。在宇航方面,歐盟的這方面合作比較突出。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方面便是由德國、法國、西班牙三國出資聯合成立的航空與航天公司,他們聯合制造各種航天裝置,保障歐洲航天事業發展。還有,德、法、意等國注資的“空中客車公司”,具有軍民兩用性質,在研制軍用飛機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簡言之,聯合發展高科技,促使歐盟國防經濟走上復興之路,是歐盟合作戰略的集中表現。
(三)俄羅斯實施重塑大國戰略。
1991年前蘇聯的解體,特別是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出來,無疑對俄羅斯國防經濟發展是個災難性打擊。不過,從2001年普京上臺以后,重新振興俄羅斯經濟,結果俄的經濟增長率依靠其豐富的能源出口而得到了快速增長,2007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幅度一直達7%左右。
俄羅斯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普京重塑大國國防經濟,尤其是重新回到前蘇聯時期國防經濟成為可能。有鑒于此,最近幾年,普京一直把它視為其最終目標。
在國防費支出方面,普京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2008年俄國防費為368億美元,計劃到2010年以前,把俄國防費增加到455億美元。在國防生產上,普京把以往已經軍轉民的武器工廠。能恢復的都恢復起來,并運用俄的豐富財力建立起高新軍事技術公司。此外,還通過國有化的手段,把關系到國防生產發展的私人能源企業收歸國有,在恢復俄國防工業方面下工夫。毋庸置疑,俄羅斯已把重塑大國國防經濟戰略作為其既定方針。
(四)中國采取獨立發展國防經濟戰略。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曾建立起自己的國防經濟體系。然而,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原來的國防經濟戰略已不合適宜。
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確定國防戰略,已擺在中國政府面前。從最近幾年的實際狀況看,中國采取了獨立的國防經濟發展戰略。這便是,不受外界干擾,走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獨立發展國防的道路。它集中表現在:
首先,不管別人怎么說,適當增加國防費是當務之急,因為沒有適度的國防費,要建立獨立的國防戰略便是句空話。其次,普通國防企業采取市場經濟方式,而事關重大的高新技術國防公司則由政府出資予以保證。在這方面,中國也是獨立進行的。它與西方的私人國防公司不同,也同俄羅斯的國有化有所區別。應該強調指出,中國采取的獨立國防經濟戰略,其前提不過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適度發展本國國防經濟,這種戰略,完全以本國國情為前提,是一種積極的防御戰略。
(五)日本奉行對外擴張戰略。
過去,日本在美國核保護傘下,其國防費很少,它采取了一種“寓軍于民”戰略,即政府沒有自己的國防企業,而大量私人公司承擔生產國防產品的任務。然而,這種狀況從小泉政府采取修正和平憲法開始,其國防戰略已由過去的依賴美國核保護傘的被動戰略轉為積極向外擴張的新國防戰略。日本的對外擴張戰略,主要體現在,日本防衛廳變為防務省,從原來的一個下屬機構而獨立成為一個單獨制定對外擴張方針的機構。
日本向外擴張戰略表現十分突出的還是該國大量增加國防費。據統計,2007年日本國防費超過500億美元,2008年其國防費雖有所減少,但也不低于500億美元。(任田義)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