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資料圖)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資料圖)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
“制造業應在6+1上做文章”
“到今年上半年,已經有20%-30%的企業出現問題,如果政府還不出來幫助企業脫離困境”,郎咸平預測:“只要這樣的倒閉現象持續出現,到年底就很有可能50%的企業出現問題。”
“造成中國經濟的困境,和我們的產業鏈定位有關系”,郎咸平說。中國在國際分工的產業鏈上定位為加工制造。這一產業有諸多弊端,包括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剝削勞工。因此將這一產業鏈放在中國,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家戰略。
郎咸平教授以“芭比娃娃”來舉例,芭比娃娃是東莞的產品,出廠價是1美元,但是在美國沃爾瑪市場的零售價是9.9美元,接近10美元。除制造成本一美元外,那剩下的九美元價值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定單處理、批發經營以及終端零售創造出的,價格高,同時不浪費資源,不破壞環境,不剝削勞工。在這樣的一種國際分工之下,中國制造業被定位在“1”是必然結局,這種價值極低的制造業是很難的。
這一切的根源,都來源于產業鏈定位的錯誤。目前已經到了產業鏈戰爭的時代,勞動成本不重要了。任何企業,企圖繼續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走向成功,基本上都難以成功。
在郎看來,中國企業要想突破目前困境,不要在“6+1”的“1”上繼續做文章,不要再在1上搞產業升級進口新的設備和在1上打品牌戰略,要從“1”進入“6”,不如做產業鏈整合。他特別舉例廣東的服裝產業。廣東的服裝產業走完“6+1”的產業流程需要180天,而歐洲瑞典最近席卷上海的一個并不知名的品牌,走完這“6+1”的流程只需要12天,因此光倉儲成本就節省了90%.對這些企業來說,勞動成本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司產業鏈的高效整合,大幅壓縮。
“企業要增加現金流”
“因為我們被這樣錯誤定位,所以扛不起宏調,所以扛不起匯率,我可以告訴各位,今天的問題已經不是簡單的融資、借款、降低稅率就可以渡過難關的問題,難關在于一開始的產業鏈定位就是錯誤的,因此抵御風險的能力非常低”,郎咸平說。
他呼吁,政府除了在稅收以及融資方面給予優惠外,還要給予企業實質的幫助,否則難以渡過難關。“2005年制造業的利潤率還有10%,2006年有5%,2007年只有2%左右,2008年應該是負的,如果利潤率是負的,稅收的減免對你有怎樣的好處?稅收如果是負的,利息怎么償還?”
對于企業的具體對策,郎咸平開出的“藥方”是“廣積糧”,增加企業的現金流。他認為,一些制造企業最好短期內不要繼續投資,要做好“越冬”的打算。(記者謝艷霞 劉斌 實習生張穎)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