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只要停止退保政策,大多數農民工一定能攢夠15年。據了解,廣州市目前共有135位農民工已經達到年限并享受養老金待遇,養老金最高1809元、最低765元,平均1204元,廣東全省則有800多名享受養老金待遇的農民工。但與龐大的農民工隊伍相比,這800人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農民工怎樣老有所養
制度設計要考慮農民工的真正需求
“誰不想老了過得好一點,但我的生活充滿了太多的未知數。我不想象父母那樣守著土地養老,也沒有能力找份收入不錯的穩定工作在城里呆下來。”22歲的謝明麗中專畢業,現在在一家賓館打工。她很迷惘:“如果參保,我希望養老保險繳費低些,轉移方便些,累計繳費年限短些,因為我們農村女孩結婚生孩子后多數不再外出打工了,沒有辦法攢夠年限!
來自四川內江的李朝陽精通園林裝修,工程越接越多,還買了一輛小車。但他對自己將來的養老不樂觀:“大城市生活設施齊全,我非常希望能留在城市養老,誰愿意回到農村呢?我外出打工10多年,卻依然沒有養老保險。我特別擔心將來老了,我的孩子負擔不起我們的生活!
“制度設計要考慮農民工的真正需求!敝猩酱髮W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岳經綸認為,現有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脫胎于舊的城鎮職工退休制度,在計算年限、繳費辦法和待遇等方面,都是依據城鎮正規就業情況而定的,對農民工這種特殊人群,確實存在制度的缺陷和不合理。
“如何在制度設計中考慮一方面讓農民工老有所養,另一方面兼顧農民和城里人的差別?最低繳費下限是否要考慮城鄉差別,考慮城市養老保障和農村養老保障水平的不一樣?”廣州市社保局養老保險處有關負責人提出,判斷農民工將來養老所需的保障水平,首先要對農民工的歸宿狀態進行調查和了解。他們認為,目前國家社保部《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征求意見稿對繳費率4%—8%的區間設計,似乎正將這種差別考慮進去。
楊健海則認為,要讓農民工真正“老有所養”,最終要建立一套讓農民工“參加得進來,轉移得出去,接續得起來,享受到待遇”的養老保障制度,讓農民工真正踴躍參加。《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出臺是過渡性的,最終是要形成打破身份限制的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和普惠型的向全民覆蓋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制度,共同構成養老保障網。
岳經綸表示,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并不是農民工養老的唯一選擇。“長期以來,不少人習慣于把社會保障理解為社會保險,而社會保險則變成個人繳費和參保問題。針對農民工群體的社會保障政策重點應放在就業服務和收入維持方面,也就是為他們提供某種形式的收入保障,如設立基金,或者為登記的從業者提供不需個人繳費的失業津貼等,而不光是要求他們參加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上。(記者 鄧圩)
鏈 接
今年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在轉移接續方面,《辦法》提出農民工離開就業地時,原則上不“退保”,由當地社保機構為其開具參保繳費憑證。農民工跨統籌地區就業并繼續參保的,向新就業地社保機構出示參保繳費憑證,由兩地社保機構負責為其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其養老保險權益累計計算;未能繼續參保的,由原就業地社保機構保留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暫時封存其權益記錄和個人賬戶,封存期間其個人賬戶繼續按國家規定計息。
《辦法》還提出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信息查詢服務系統,批準發行全國通用的社會保障卡。農民工個人身份證號碼作為其本人全國通用、終身不變的社會保障號碼。
目前征求意見已結束,《辦法》有望于年內出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