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收益不高,但對于老百姓來說,債券產品是存款收益的一種替代。天津大學金融工程副教授房振明指出,由于投資于固定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多滾動發行,在形成穩定存量資金前提下,可以投資于期限稍長而收益率稍高的品種,所以大多都可以實現超過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
另外,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期限短,最短僅有7天,3個月以下理財產品占此類理財產品發行總數的比例超過80%,可以看出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流動性較好。
流動性較好這一特點,使得債券產品成為股市調整期中閑置資金的去處。廖偉華稱,當時股市低迷,從股市撤出的資金一時找不到出路,于是紛紛進入收益穩定、流動性較高的銀行理財產品。但眼下股市出現活躍跡象,投資債券產品的資金稍遜于年初時。
正視零負收益
銀監會力主固定收益產品
事實上,監管層方面也著力推動銀行發展固定收益類產品。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在談及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時指出,鑒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銀行應該將重點放在傳統的存款、貸款、匯款業務,以及信用卡、國際結算、固定收益類項目為主的理財服務等業務之中。
有銀行人士分析,此處提及的固定收益類項目理財服務,主要是指銀行推出的票據類、信貸類、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
另一方面,鑒于去年以來的銀行理財產品零負收益問題,引起了多宗客戶糾紛,銀監會決心對商業銀行理財市場加強監管。有分析人士認為,銀監會方面可能借此引導銀行發展固定收益類產品。
“由于人手等方面原因,銀監會不可能對所有的理財發行計劃都細細過目。”西南財大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張星認為,監管層借此推動商業銀行發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可能性不大。盡管這樣調整后,存在監管層在發行之前就叫停理財產品的可能,但出現這種局面的幾率不大。不過,對于一些高風險理財產品,監管層可能會對其附加一些指導意見。(記者 凌慧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